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教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2页 |
0.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0.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0.3 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0.3.1 基础理论 | 第10-11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6页 |
1.1 汉字本体研究 | 第12-13页 |
1.2 汉字教学研究 | 第13-14页 |
1.3 汉字习得研究 | 第14-16页 |
2 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习得情况分析 | 第16-26页 |
2.1 学习者汉字偏误类型的归纳与分析 | 第17-21页 |
2.1.1 笔画偏误 | 第17-19页 |
2.1.2 旁边部首偏误 | 第19-20页 |
2.1.3 形近,音近错别字偏误 | 第20-21页 |
2.2 学习者学习特点的分析 | 第21-26页 |
2.2.1 学习汉语的原因和动机 | 第21-23页 |
2.2.2 字学习常用的策略 | 第23-24页 |
2.2.3 学习汉字的障碍分析 | 第24-26页 |
3 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障碍原因分析 | 第26-29页 |
3.1 非汉字圈留学生学习主体的问题 | 第26-27页 |
3.1.1 认知机制和母语认知策略的负迁移 | 第26-27页 |
3.1.2 对汉字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第27页 |
3.1.3 学习策略意识不强 | 第27页 |
3.2 汉字教学方面的问题 | 第27-29页 |
3.2.1 课程设置问题 | 第28页 |
3.2.2 教学方法的问题 | 第28-29页 |
4 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教学的对策分析 | 第29-36页 |
4.1 语文分开,认写分步教学 | 第29页 |
4.2 加强教材建设与多元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29-30页 |
4.3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 第30-36页 |
4.3.1 抓住汉字字形结构进行教学 | 第31-33页 |
4.3.2 加强音、形、义联想记忆训练 | 第33页 |
4.3.3 抓住汉字的理据加强汉字的解释 | 第33-34页 |
4.3.4 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加强汉字的练习 | 第34-35页 |
4.3.5 布置应用型作业加强汉字的应用 | 第35-36页 |
结束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附录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