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大豆蛋白的酶法水解及其产物的应用 | 第12-15页 |
| ·大豆蛋白的酶法水解 | 第12-14页 |
| ·大豆蛋白水解产物的应用 | 第14-15页 |
| ·苦味肽的产生及脱除 | 第15-17页 |
| ·大豆蛋白水解物苦味的形成机理 | 第15-16页 |
| ·大豆蛋白水解物苦味的脱除 | 第16-17页 |
| ·雅致放射毛霉蛋白酶 | 第17-19页 |
| ·少孢根霉蛋白酶 | 第19-20页 |
|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立题依据 | 第20-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酸性条件下 A. elegans 和 R. oligosporus 蛋白酶的催化特性比较 | 第22-35页 |
| ·引言 | 第22-2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8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 ·主要试剂 | 第23-24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 ·分析方法 | 第2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3页 |
| ·不同酸性 pH 条件下两种霉菌蛋白酶活力比较 | 第28-29页 |
| ·两种霉菌蛋白酶催化 SPI 降解产物情况分析 | 第29-30页 |
| ·水解产物 SDS-PAGE 图谱分析 | 第30-32页 |
| ·水解产物游离氨基酸分析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Alcalase 与 A. elegans 和 R. oligosporus 蛋白酶分步水解大豆蛋白的特性 | 第35-47页 |
| ·引言 | 第35-3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6-40页 |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 ·主要试剂 | 第36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 ·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6页 |
| ·双酶法分步水解大豆蛋白作用 | 第40-41页 |
| ·水解物游离氨基酸(FAA)含量 | 第41-43页 |
| ·水解物 SDS-PAGE 图谱分析 | 第43-44页 |
| ·水解物样品色度 | 第44页 |
| ·扫描电镜(SEM)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大豆蛋白双酶水解物营养价值及抗氧化活性 | 第47-61页 |
| ·引言 | 第47-4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8-53页 |
|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 ·实验试剂 | 第49-50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0页 |
| ·实验方法 | 第50-53页 |
| ·分析方法 | 第5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3-60页 |
| ·理化检验 | 第53-54页 |
| ·酶解物氮溶指数(NSI) | 第54-55页 |
| ·氨基酸组分及 EAA 评价 | 第55页 |
| ·蛋白酶解物分子量分布 | 第55-58页 |
| ·蛋白酶解物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附件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