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酿造工业论文--调味品的生产论文--常用调味品论文

自然发酵豆酱微生物多样性及品质分析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1 前言第13-20页
    1.1 豆酱的概述第13页
    1.2 豆酱的功能性成分第13-14页
        1.2.1 大豆异黄酮第13-14页
        1.2.2 大豆皂苷第14页
        1.2.3 大豆低聚糖第14页
        1.2.4 大豆多肽第14页
    1.3 豆酱发酵过程中生物化学反应第14-16页
        1.3.1 色素的形成第14-15页
        1.3.2 蛋白质水解第15页
        1.3.3 淀粉糖化第15-16页
        1.3.4 酒精发酵第16页
        1.3.5 脂肪水解第16页
        1.3.6 有机酸生成第16页
    1.4 电子舌在食品领域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5 豆酱中的主要微生物第17-19页
    1.6 研究意义及内容第19-20页
2 豆酱自然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变化第20-27页
    2.1 试验材料第20页
        2.1.1 样品采集第20页
        2.1.2 主要试剂第20页
        2.1.3 仪器设备第20页
    2.2 试验方法第20-21页
        2.2.1 pH和水分测定第21页
        2.2.2 氨基氮和总酸测定第21页
        2.2.3 总糖测定第21页
        2.2.4 脂肪和蛋白质测定第21页
        2.2.5 氯化钠和亚硝酸盐测定第21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1-27页
        2.3.1 豆酱发酵过程中水分、pH和总酸的变化第21-23页
        2.3.2 豆酱发酵过程中氯化钠和亚硝酸盐的变化第23-24页
        2.3.3 豆酱发酵过程中营养物的变化第24-26页
        2.3.4 豆酱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和发酵时间相关性分析第26-27页
3 豆酱自然发酵过程中滋味特性变化第27-33页
    3.1 试验材料第27页
        3.1.1 样品采集第27页
        3.1.2 主要试剂第27页
        3.1.3 仪器设备第27页
    3.2 试验方法第27-28页
        3.2.1 豆酱样品的预处理第27页
        3.2.2 SA402B电子舌第27页
        3.2.3 传感器活化第27页
        3.2.4 样品的测定第27-2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28-33页
        3.3.1 豆酱发酵过程中电子舌味感分析第28-30页
        3.3.2 豆酱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和滋味特性的相关性分析第30-31页
        3.3.3 回归模型的建立第31-33页
4 酱块、豆酱自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第33-60页
    4.1 试验材料第33页
        4.1.1 试验样品第33页
        4.1.2 试验设备与试剂第33页
    4.2 试验方法第33-35页
        4.2.1 基因组DNA提取第33页
        4.2.2 PCR扩增第33-35页
        4.2.3 荧光定量第35页
        4.2.4 MiSeq文库构建第35页
    4.3 Miseq生物信息分析流程第35-36页
        4.3.1 优化数据统计第35页
        4.3.2 OTU聚类及注释第35页
        4.3.3 Alpha多样性分析第35-36页
        4.3.4 稀释曲线第36页
        4.3.5 豆酱样品菌群的分类学组成分析第36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36-60页
        4.4.1 OTU聚类及注释第36-38页
        4.4.2 Alpha多样性分析第38-40页
        4.4.3 稀释曲线第40页
        4.4.4 酱块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第40-42页
        4.4.5 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第42-47页
        4.4.6 酱块与豆酱微生物关系研究第47-56页
        4.4.7 滋味特性与豆酱微生物相关性分析第56-57页
        4.4.8 理化指标与豆酱微生物相关性分析第57-60页
5 讨论与结论第60-64页
    5.1 讨论第60-62页
        5.1.1 理化指标与滋味相关性第60页
        5.1.2 酱块与酱微生物关系第60-61页
        5.1.3 滋味与微生物相关性第61页
        5.1.4 理化指标与微生物相关性第61-62页
    5.2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致谢第70-71页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冷藏青椒膜脂组分和磷脂酶D的变化及茉莉酸甲酯减轻冷害的研究
下一篇:茶多酚对PBS/PLA共混材料功能特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