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酿造工业论文--调味品的生产论文--常用调味品论文

酿造酱油发酵过程风味变化规律及工艺优化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1章 引言第14-33页
   ·酱油的历史与现状第14-18页
     ·国内酱油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第14-16页
     ·国外酱油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第16-18页
   ·酿造酱油工艺分类第18-19页
     ·无盐或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第18页
     ·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第18-19页
     ·固稀发酵法酿造工艺第19页
   ·酿造酱油发酵的理论基础第19-24页
     ·酱油生产中应用的微生物第20-21页
     ·酿造酱油过程中生物化学作用第21-24页
   ·酱油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第24-31页
     ·提高酱油风味的研究第25-28页
     ·酱油香气成分的测定方法第28-31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1-32页
   ·研究内容第32-33页
第2章 SPME-GC-MS技术应用与酱油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第33-43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4页
     ·实验材料第34页
     ·实验仪器第34页
   ·实验方法第34-37页
     ·萃取头老化方法第34-35页
     ·SPME萃取条件第35页
     ·气相色谱-质谱条件第35-36页
     ·SPME萃取参数条件的确定第36页
     ·实验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测定第36-37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7-42页
     ·SPME萃取效果的单因素实验第37-40页
     ·酱油最佳萃取方法的确定第40-41页
     ·SPME萃取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测定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3章 低盐固态与高盐稀态酱油发酵过程风味成分的研究第43-63页
   ·材料与仪器第43-44页
     ·材料与试剂第43页
     ·仪器第43-44页
   ·实验方法第44-46页
     ·测定方法第44-45页
     ·低盐固态与高盐稀态发酵条件第45-46页
   ·结果与讨论第46-62页
     ·高盐稀态酱油发酵过程风味成分变化第46-53页
     ·低盐固态酱油发酵过程风味成分变化第53-58页
     ·高盐稀态与低盐固态酱油风味的比较第58-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4章 高盐稀态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第63-85页
   ·材料与仪器第63-66页
     ·材料与试剂第63-64页
     ·溶液配制第64-65页
     ·仪器第65-66页
   ·实验方法第66-71页
     ·测定方法第66-71页
     ·发酵实验条件设计第71页
   ·结果与讨论第71-83页
     ·温度对高盐稀态发酵的影响第71-74页
     ·盐浓度对高盐稀态发酵的影响第74-76页
     ·各工艺酿造酱油理化指标评比第76-78页
     ·各工艺酿造酱油感官分析结果第78页
     ·HS-SPME-GC/MS分析结果第78-82页
     ·游离氨基酸分析结果第82-83页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5章 响应面法优化低盐固态酱油淋浇发酵工艺的研究第85-98页
   ·材料与仪器第85-86页
     ·材料第85页
     ·仪器第85-86页
   ·实验方法第86-88页
     ·测定方法第86页
     ·低盐固态酱油酿造操作要点第86-87页
     ·低盐固态淋浇与原池发酵工艺的比较第87页
     ·发酵温度的选择第87页
     ·盐水浓度的选择第87页
     ·淋浇周期的选择第87-88页
   ·结果与讨论第88-97页
     ·淋浇工艺对酱油质量及风味的影响第88-91页
     ·发酵温度对酱油氨态氮含量的影响第91页
     ·盐水浓度对酱油氨态氮含量的影响第91-92页
     ·淋浇周期对酱油氨态氮含量的影响第92页
     ·响应面法优化低盐固态酱油淋浇工艺第92-97页
       ·淋浇工艺条件实验设计第92-93页
       ·响应面设计确定显著因素的最优水平第93页
       ·回归模型的建立和检验第93-94页
       ·酱油氨态氮含量的响应面分析与优化第94-96页
       ·验证实验第96-97页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6章 工厂中试实验第98-108页
   ·材料仪器第98-99页
     ·材料第98页
     ·仪器第98页
     ·酵母菌扩大培养第98-99页
   ·实验方法第99-101页
     ·测定方法第99-100页
     ·实验条件设计第100-101页
   ·结果与讨论第101-107页
     ·酱油理化指标变化及实验结果第101-105页
     ·酱油感官鉴评第105页
     ·酱油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第105-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7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第108-111页
   ·结论第108-109页
   ·创新点第109-110页
   ·展望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0页
附录 硕士阶段发表的文章第120-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调配型果汁豆乳饮料的研制及其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香菇中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分离纯化及其酶学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