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葡萄酒中的高级醇 | 第10-11页 |
·高级醇的形成机制 | 第11-14页 |
·分解代谢形成机制 | 第11-12页 |
·合成代谢形成机制 | 第12-14页 |
·两条代谢途径对高级醇形成的贡献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18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18-28页 |
·材料 | 第18-20页 |
·原料 | 第18页 |
·试剂名称 | 第18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18-19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9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19-20页 |
·分析方法 | 第20-22页 |
·果汁制备方法 | 第20页 |
·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的测定 | 第20页 |
·葡萄醪中α—氨基氮的测定 | 第20页 |
·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高级醇 | 第20-21页 |
·气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高级醇 | 第21-22页 |
·试验内容 | 第22-28页 |
·菌种来源 | 第22-23页 |
·菌种筛选方案的确定 | 第23-24页 |
·酵母在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形态 | 第24页 |
·葡萄酒酿造工艺的确定 | 第24页 |
·发酵液的制备 | 第24页 |
·葡萄酒酵母耐受性试验方案 | 第24-25页 |
·菌株Q-50-2 小型试验及理化指标分析 | 第25页 |
·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影响酵母Q-50-2 高级醇形成的因素试验 | 第25-2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8-50页 |
·葡萄酒酵母耐受性试验 | 第28-32页 |
·耐酒精度试验 | 第28-29页 |
·耐糖实验 | 第29-30页 |
·耐酸实验 | 第30-31页 |
·耐二氧化硫试验 | 第31-32页 |
·菌株Q-50-2 小型试验理化指标分析 | 第32-38页 |
·发酵液酒精发酵前后总酸、pH 的变化 | 第32页 |
·酒精发酵前后挥发酸的变化 | 第32-33页 |
·酒精发酵前后糖度的变化 | 第33-34页 |
·酒精发酵前后酒精度的变化 | 第34-35页 |
·发酵醪液中二氧化硫各种存在形态的测定 | 第35-38页 |
·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影响酵母Q-50-2 高级醇形成的因素试验 | 第38-50页 |
·葡萄酒酵母不同接种量对高级醇形成的影响分析 | 第38页 |
·一次加糖和分二次加糖对高级醇形成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同发酵温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发酵液中添加不同氮源对高级醇生成量的影响 | 第40-43页 |
·发酵液不同pH 对高级醇生成的影响 | 第43-44页 |
·SO_2 的添加对高级醇形成的影响 | 第44-50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0-58页 |
·高级醇对葡萄酒酒体的影响探讨 | 第50页 |
·高级醇对葡萄酒香气的影响探讨 | 第50-51页 |
·酵母菌种及接种量对高级醇生成量影响探讨 | 第51-52页 |
·发酵液含糖量对高级醇生成量影响探讨 | 第52页 |
·发酵温度对高级醇生成量影响探讨 | 第52-53页 |
·发酵液含氮水平及氮源种类对高级醇生成量影响探讨 | 第53-54页 |
·发酵液初始pH 值对高级醇生成量影响探讨 | 第54-55页 |
·不同二氧化硫添加浓度对高级醇生成影响探讨 | 第55-5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课题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