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6-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6-7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三)研究创新之处 | 第8-10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一)国外“跨文化交际”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二)国内“跨文化交际”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二、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和它的主要方面 | 第13-19页 |
(一)跨文化交际的内涵 | 第13-14页 |
(二)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内容 | 第14-19页 |
1.语言交际 | 第14页 |
2.非语言交际 | 第14-16页 |
3.跨文化适应 | 第16-17页 |
4.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 第17-19页 |
三、中塔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 第19-30页 |
(一)中国学生在塔吉克斯坦的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 第19-24页 |
1.严格的着装要求 | 第19-21页 |
2.数字手势的表达 | 第21-22页 |
3.“大男子”主义 | 第22-24页 |
(二)塔吉克斯坦留学生在中国的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 第24-26页 |
1.辛苦的中国学生和努力工作的中国老师 | 第24-25页 |
2.拥挤的食堂 | 第25-26页 |
(三)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 第26-30页 |
1.奇怪的问候 | 第26-27页 |
2.教师的姿态 | 第27-28页 |
3.失眠 | 第28-30页 |
四、中塔跨文化交际的启示及建议 | 第30-34页 |
(一)中塔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 第30-31页 |
(二)中塔跨文化交际的建议 | 第31-34页 |
1.在语言交际方面 | 第31页 |
2.在非语言交际方面 | 第31-32页 |
3.在民族宗教方面 | 第32页 |
4.在教学方法方面 | 第32-34页 |
五、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