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三、研究重点 | 第12页 |
四、研究难点 | 第12-13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一、韩国大学汉语课堂教学研究 | 第13-16页 |
第二章 韩国大学汉语专业课、通选课及补习课教学模式调查分析 | 第16-29页 |
第一节 汉语专业课、通选课和补习课的界定 | 第16-18页 |
一、汉语专业课 | 第16页 |
二、汉语通选课 | 第16-17页 |
三、汉语补习课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三类课程的基本情况调查 | 第18-21页 |
一、调查方法 | 第18页 |
二、课程设置 | 第18-19页 |
三、班级设置 | 第19页 |
四、教材使用 | 第19-21页 |
五、教师配备 | 第21页 |
六、小结 | 第21页 |
第三节 对三类汉语课堂教学方法的观察分析 | 第21-29页 |
一、课堂观察对象及过程 | 第21-22页 |
二、三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案例分析 | 第22-26页 |
三、三类课程教学方法的对比分析 | 第26-29页 |
第三章 对三类汉语课程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 第29-43页 |
第一节 调查内容及方法 | 第29-30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29页 |
二、调查内容 | 第29页 |
三、调查对象及实施 | 第29页 |
四、总体情况分析 | 第29-30页 |
第二节 三类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对比分析 | 第30-43页 |
一、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对比分析 | 第30-34页 |
二、对教师及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比较分析 | 第34-37页 |
三、对教材、考核等因素的满意度比较分析 | 第37-39页 |
四、学习需求分析 | 第39-42页 |
五、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对韩国大学汉语课程“分类指导”的思考与建议 | 第43-48页 |
第一节 大班化与小班化教学方法的探索 | 第43-45页 |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方法的特点 | 第43页 |
二、两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 | 第43-45页 |
第二节 专业学习与非专业学习的教学方法探索 | 第45-48页 |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方法的特点 | 第45页 |
二、两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忠南大学汉语课情况调查问卷 | 第53-6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