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1页 |
1 对外汉字研究概况 | 第11-18页 |
·国内汉字的对外汉语教学基本概况 | 第11-14页 |
·相关实证研究概述 | 第14-18页 |
·认知心理学角度汉字习得实证研究 | 第14-15页 |
·书写系统及“正字法”意识的相关研究 | 第15-18页 |
2 “双通道路径模式”的理论概况以及对汉语形声字教学理论指导 | 第18-25页 |
·汉字教学思路概况 | 第18-19页 |
·理论基础:双通道模式 | 第19-22页 |
·双通道书写模式 | 第19-21页 |
·“双通道”阅读模式 | 第21-22页 |
·非汉字圈学生习得汉字 | 第22页 |
·双通道模式的相关研究 | 第22-25页 |
3 形声字发现路径教学实验设计 | 第25-33页 |
·实验目的 | 第25页 |
·被试 | 第25页 |
·主要研究问题 | 第25-26页 |
·实验设计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前测实验设计 | 第28-29页 |
·双通道路径应用于形声字教学的设计方案 | 第29-30页 |
·语音路径在形声字教学中的设计方案 | 第30-31页 |
·双通道路径与语音路径之比较 | 第31页 |
·后测试卷设计 | 第31-32页 |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32-33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33-40页 |
·前测成绩对比 | 第33页 |
·后测成绩对比 | 第33-37页 |
·试卷一成绩对比 | 第33-35页 |
·试卷二成绩对比 | 第35-36页 |
·延时测试成绩对比 | 第36-37页 |
·讨论 | 第37-40页 |
·研究问题 1 的结果与讨论 | 第37-38页 |
·研究问题 2 的结果与讨论 | 第38页 |
·研究问题 3 的结果与讨论 | 第38-39页 |
·研究问题 4 的结果与讨论 | 第39-40页 |
5 结论与教学启示 | 第40-44页 |
·研究结论 | 第40-41页 |
·教学启示 | 第41-43页 |
·对教师的启示 | 第41-42页 |
·对学习者的启示 | 第42-43页 |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后续研究的建议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录 1 | 第48-49页 |
附录 2 | 第49-50页 |
附录 3 | 第50-52页 |
附录 4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