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剧重唱的审美形态及其教学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前言 | 第7页 |
一、重唱形态的历史演变 | 第7-11页 |
二、重唱音色的交响性 | 第11-20页 |
(一) 同声重唱 | 第12-17页 |
1、男声同唱 | 第12-15页 |
2. 女声同唱 | 第15-17页 |
(二) 混声重唱 | 第17-20页 |
三、重唱功能的多样性 | 第20-33页 |
(一) 抒情性重唱 | 第20-24页 |
(二) 戏剧性重唱 | 第24-31页 |
(三) 叙事性重唱 | 第31-33页 |
四、重唱织体的结构性 | 第33-42页 |
(一) 片断性的重唱结构 | 第34页 |
(二) 表现独立完整的戏剧场面,结构完整的场面 | 第34页 |
(三) 表现大的场面并具有戏剧性矛盾冲突的重唱 | 第34-42页 |
五、重唱审美的艺术性 | 第42-52页 |
(一) 综合的依存美 | 第42-45页 |
(二) 音响的和谐美 | 第45-48页 |
(三) 矛盾的冲突美 | 第48-50页 |
(四) 戏剧的抒情美 | 第50-52页 |
六、重唱艺术的审美教学 | 第52-65页 |
(一) 重唱教学的意义与作用 | 第52-54页 |
(二) 重唱教学的训练 | 第54-65页 |
1、重唱教学的基本原则 | 第54-57页 |
2、重唱教学的具体方法 | 第57-60页 |
3、重唱教学的最高境界——协调和谐 | 第60-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