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一) 教材 | 第14-15页 |
(二) “丝绸之路诗歌”界定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教材编写理论与编写区域性教材的必要性 | 第16-20页 |
第一节 教材编写相关理论 | 第16页 |
一、布鲁纳螺旋式理论 | 第16页 |
二、加涅直线式理论 | 第16页 |
第二节 编写区域性教材的必要性 | 第16-20页 |
一、诗词教材编写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二、东干留学生诗词教学的优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国内留学生诗词教材现状分析 | 第20-28页 |
第一节 国内留学生主要诗词教材 | 第20-25页 |
一、《双双中文教材》之《中国诗歌欣赏》 | 第20页 |
二、《诵古诗﹒学汉语》 | 第20-21页 |
三、《中国古诗词多媒体趣赏》 | 第21页 |
四、《中国古代文学·诗歌卷》 | 第21页 |
五、《山水间读诗赏画学汉语》 | 第21-22页 |
六、《唐诗经典名句》 | 第22页 |
七、《唐诗选读》 | 第22页 |
八、对外汉语诗词教材的基本概况总结 | 第22-25页 |
第二节 当前诗词教材现状分析 | 第25-28页 |
一、当前诗词教材编写的可借鉴之处 | 第25-26页 |
二、当前诗词教材编写不足之处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中高级东干留学生诗词教材及学习者调查 | 第28-40页 |
第一节 古典诗词在东干班的引入情况 | 第28-29页 |
一、在东干班教材中的引入情况 | 第28页 |
二、在课程设置的引入情况 | 第28-29页 |
三、在东干班文化体验活动中的引入情况 | 第29页 |
第二节 中高级东干留学生已有的水平界定 | 第29-30页 |
第三节 问卷设计与实施方式 | 第30-31页 |
一、问卷设计 | 第30-31页 |
二、实施方式 | 第31页 |
第四节 对中高级东干留学生的调查与分析 | 第31-40页 |
一、学习者情况分析 | 第31-33页 |
二、学生对中国诗歌的认知 | 第33-35页 |
三、学生对诗词学习的态度 | 第35-37页 |
四、东干留学生对诗词学习及课程期望 | 第37-40页 |
第四章 中高级东干留学生诗词教材编写设计—以丝绸之路诗歌为例 | 第40-49页 |
第一节 中高级东干留学生诗词教材编写策略 | 第40-42页 |
一、教材内容方面 | 第40页 |
二、教材形式方面 | 第40-41页 |
三、多模态的体验方式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教材编写设计大纲设想—以丝绸之路诗歌为例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教材小节编写设计设想—以边塞诗《凉州词》为例 | 第43-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发表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