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7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 1.1.3 研究的对象 | 第8页 |
| 1.1.4 研究的方法 | 第8-9页 |
| 1.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9页 |
| 1.2 商务汉语 | 第9-10页 |
| 1.2.1 商务汉语的内涵 | 第9页 |
| 1.2.2 商务汉语的用途 | 第9-10页 |
| 1.2.3 商务汉语与中国文化 | 第10页 |
| 1.3 商务汉语教学 | 第10-13页 |
| 1.3.1 对外汉语教学则下的商务汉语教学原则 | 第10-11页 |
| 1.3.2 商务汉语教学的特点 | 第11-13页 |
| 1.4 教材编写 | 第13-17页 |
| 1.4.1 第二语言教材的属性 | 第13-14页 |
| 1.4.2 商务汉语教材编写原则 | 第14-16页 |
| 1.4.3 商务汉语教材编写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发展商务汉语口语篇》与《国际商务汉语教程》的教材对比分析 | 第17-33页 |
| 2.1 引入 | 第17-19页 |
| 2.2 课文 | 第19-22页 |
| 2.2.1 课文内容 | 第19-21页 |
| 2.2.2 语料难度的测定 | 第21-22页 |
| 2.3 词汇 | 第22-24页 |
| 2.4 语法 | 第24-27页 |
| 2.5 练习 | 第27-30页 |
| 2.6 文化 | 第30-32页 |
| 2.7 附录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基于对比得出的对商务汉语教材编写的建议 | 第33-38页 |
| 3.1 适用对象的选择 | 第33页 |
| 3.2 任务类型的设置 | 第33-35页 |
| 3.3 练习的多样化 | 第35-36页 |
| 3.3.1 充分发挥图像和多媒体在练习中的作用 | 第35-36页 |
| 3.3.2 适量增加语音的练习 | 第36页 |
| 3.3.3 商务汉语的练习要对身份和情景提出特别的要求 | 第36页 |
| 3.3.4 最好明确指出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 | 第36页 |
| 3.4 泛读教材的编写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 附录 | 第40-46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