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化学论文

Rebaudioside-A分离纯化新工艺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10-22页
    1.1 甜菊糖苷的简介第10-12页
    1.2 Rebaudioside-A的概况第12-20页
        1.2.1 Rebaudioside-A的结构及理化性质第13-15页
        1.2.2 Rebaudioside-A分离及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3 Rebaudioside-A安全性的研究第18-19页
        1.2.4 Rebaudioside-A的应用第19-20页
        1.2.5 Rebaudioside-A的发展前景第20页
    1.3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20-21页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第2章 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甜菊糖苷工艺研究第22-35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2-23页
        2.2.1 原料与试剂第22-23页
        2.2.2 实验仪器第23页
    2.3 实验方法第23-26页
        2.3.1 实验原料及试剂的制备第23-24页
        2.3.2 蒽酮-硫酸法测定甜菊糖苷第24-25页
        2.3.3 絮凝除杂第25页
        2.3.4 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提取甜菊糖苷第25-26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6-34页
        2.4.1 甜菊糖苷标准曲线的绘制结果第26-27页
        2.4.2 精密度实验结果第27-28页
        2.4.3 絮凝剂除杂的结果第28-29页
        2.4.4 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提取甜菊糖苷的实验结果第29-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硅胶柱层析分离Rebaudioside-A第35-52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5-36页
        3.2.1 原料与试剂第35-36页
        3.2.2 实验仪器第36页
    3.3 实验方法第36-39页
        3.3.1 硅胶及原材料的处理第36-37页
        3.3.2 展开剂的选择第37页
        3.3.3 Rebaudioside-A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第37页
        3.3.4 硅胶柱层析分离Rebaudioside-A第37-38页
        3.3.5 正交试验设计第38-39页
        3.3.6 放大实验第39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39-51页
        3.4.1 展开剂选择的结果第39-40页
        3.4.2 最大吸收波长及Rebaudioside-A的标准曲线第40-42页
        3.4.3 硅胶柱分离Rebaudioside-A的实验结果第42-46页
        3.4.4 硅胶柱层析分离Rebaudioside-A正交试验的结果第46-49页
        3.4.5 放大实验结果第49-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母液中Rebaudioside-A第52-62页
    4.1 引言第52页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52-53页
        4.2.1 原料与试剂第52-53页
        4.2.2 实验仪器第53页
    4.3 实验方法第53-55页
        4.3.1 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第53-54页
        4.3.2 结晶法分离Rebaudioside-A第54页
        4.3.3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母液中甜菊苷和Rebaudioside-A第54-55页
        4.3.4 大孔树脂对母液中组分的分离纯化第55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5-61页
        4.4.1 高效液相色谱法绘制标准曲线的结果第55-56页
        4.4.2 结晶出来Rebaudioside-A的纯度和收率第56-57页
        4.4.3 大孔吸附树脂选择的结果第57页
        4.4.4 静态吸附曲线结果第57-58页
        4.4.5 静态吸附及洗脱条件的选择的结果第58-59页
        4.4.6 母液树脂分离的结果第59-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5.1 结论第62-63页
    5.2 进一步的研究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沈寿对于中国刺绣教育的贡献
下一篇:EBZ220掘进机叉形架载荷、应力应变分析及结构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