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发酵型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直投式发酵剂的制备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语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 前言 | 第12页 |
2 传统发酵型泡菜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2.1 传统发酵型泡菜制作工艺比较 | 第12-13页 |
2.2 传统发酵型泡菜中的乳酸菌 | 第13-14页 |
2.3 传统发酵型泡菜中乳酸菌的作用 | 第14-15页 |
2.4 传统发酵型泡菜发酵机理 | 第15-16页 |
2.5 乳酸菌的分离鉴定方法 | 第16-18页 |
3 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 | 第18-22页 |
3.1 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简介 | 第18页 |
3.2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 | 第18-19页 |
3.3 冻干保护剂作用机制 | 第19-20页 |
3.4 冻干保护剂种类 | 第20-22页 |
4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页 |
5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及发酵性能鉴定 | 第23-43页 |
1 引言 | 第23页 |
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3-2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2.2 主要试剂 | 第23-25页 |
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5页 |
2.4 主要培养基 | 第25-26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6-32页 |
3.1 实验室自制泡菜的制作 | 第26页 |
3.2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 第26-27页 |
3.3 乳酸菌的初步鉴定 | 第27页 |
3.4 乳酸菌产酸特性研究 | 第27-28页 |
3.5 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研究 | 第28-29页 |
3.6 乳酸菌抑菌能力研究 | 第29-30页 |
3.7 乳酸菌的理化鉴定 | 第30-32页 |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2-42页 |
4.1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 第32-33页 |
4.2 乳酸菌的初步鉴定 | 第33-34页 |
4.3 乳酸菌产酸特性研究 | 第34-36页 |
4.4 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研究 | 第36-38页 |
4.5 乳酸菌抑菌能力研究 | 第38-41页 |
4.6 乳酸菌理化鉴定 | 第41-42页 |
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的制备 | 第43-62页 |
1 引言 | 第43页 |
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3-44页 |
2.1 供试菌株 | 第43页 |
2.2 主要试剂 | 第43-44页 |
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44页 |
3 实验方法 | 第44-48页 |
3.1 LP培养时间的确定 | 第44页 |
3.2 离心收集工艺的研究 | 第44-45页 |
3.3 单一冻干保护剂的研究 | 第45-46页 |
3.4 复合冻干保护剂的研究 | 第46-47页 |
3.5 直投式发酵剂贮藏稳定性研究 | 第47页 |
3.6 直投式发酵剂发酵活力研究 | 第47-48页 |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8-60页 |
4.1 LP培养时间的确定 | 第48-49页 |
4.2 离心收集工艺的研究 | 第49-52页 |
4.3 单一冻干保护剂的研究 | 第52-55页 |
4.4 复合冻干保护剂的研究 | 第55-56页 |
4.5 直投式发酵剂贮藏稳定性的研究 | 第56-59页 |
4.6 直投式发酵剂发酵活力研究 | 第59-60页 |
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1 主要结论 | 第62页 |
2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