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不可压缩SPH方法的改进以及对高速船的兴波模拟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船体兴波问题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无网格粒子法(SPH)发展及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弱可压缩SPH方法的发展 | 第14-15页 |
1.3.2 不可压缩SPH方法的发展 | 第15-16页 |
1.4 本文工作 | 第16-19页 |
第2章 SPH方法基本原理 | 第19-39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SPH基本方程 | 第19-21页 |
2.2.1 SPH核近似 | 第19-20页 |
2.2.2 SPH粒子近似 | 第20-21页 |
2.3 SPH方法求解过程 | 第21-27页 |
2.3.1 WCSPH方法求解过程 | 第21-23页 |
2.3.2 ISPH方法求解过程 | 第23-27页 |
2.4 边界处理方法 | 第27-31页 |
2.4.1 镜像粒子法 | 第28-30页 |
2.4.2 排斥力法 | 第30-31页 |
2.4.3 虚粒子法 | 第31页 |
2.5 时间步长的选取 | 第31-32页 |
2.6 ISPH方法的改进 | 第32-38页 |
2.6.1 自由表面粒子的判定 | 第32-34页 |
2.6.2 位置修正 | 第34-35页 |
2.6.3 插值方法的改进 | 第35-3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多种高阶核近似方法的对比分析 | 第39-53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移动最小二乘和一阶相容核近似方法基本原理 | 第39-41页 |
3.2.1 移动最小二乘法 | 第39-41页 |
3.2.2 一阶相容核近似方法 | 第41页 |
3.3 数值分析 | 第41-50页 |
3.3.1 收敛率分析 | 第41-45页 |
3.3.2 支持域系数的影响 | 第45-48页 |
3.3.3 粒子分布不规则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4 核函数的影响以及CPU时间比较 | 第49-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4章 经典算例验证 | 第53-75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二维溃坝模拟 | 第53-58页 |
4.2.1 自由表面验证 | 第54-55页 |
4.2.2 压力对比 | 第55-58页 |
4.3 孤立波砰击模拟 | 第58-68页 |
4.3.1 垂直挡板砰击模拟与验证 | 第58-64页 |
4.3.2 斜板砰击模拟与验证 | 第64-68页 |
4.4 楔形体入水 | 第68-74页 |
4.4.1 自由表面验证 | 第69-71页 |
4.4.2 压力验证 | 第71-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高速单体船兴波模拟 | 第75-95页 |
5.1 引言 | 第75页 |
5.2 2D+t方法基本原理 | 第75-77页 |
5.3 曲面边界处理方法以及相关参数求解 | 第77-84页 |
5.3.1 船体曲面边界处理方法 | 第77-80页 |
5.3.2 剖面位置以及相关参数求解 | 第80-84页 |
5.4 高速单体船兴波模拟 | 第84-92页 |
5.4.1 不同粒子数对兴波的影响 | 第84-87页 |
5.4.2 不同航速下兴波展开图 | 第87-90页 |
5.4.3 实验对比 | 第90-9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2-95页 |
结论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3-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