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砰击载荷的理论研究 | 第11-13页 |
1.2.2 砰击载荷的试验研究 | 第13-14页 |
1.2.3 砰击载荷的数值仿真研究 | 第14-15页 |
1.3 本课题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舰船砰击载荷的简化计算方法研究 | 第17-27页 |
2.1 概述 | 第17页 |
2.2 不同规范的适用要求 | 第17-18页 |
2.3 砰击影响范围及计算点的选取 | 第18-20页 |
2.4 砰击压力计算值 | 第20-22页 |
2.4.1 底部砰击压力 | 第20-21页 |
2.4.2 外飘砰击压力 | 第21-22页 |
2.5 砰击压力的影响要素 | 第22-25页 |
2.5.1 船体形状系数 | 第23页 |
2.5.2 船艏砰击速度 | 第23-25页 |
2.6 敏感性研究 | 第25-2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落体模型入水砰击载荷试验研究 | 第27-45页 |
3.1 概述 | 第27页 |
3.2 试验模型 | 第27-29页 |
3.2.1 物理现象相似性 | 第27-28页 |
3.2.2 二维外飘砰击模型 | 第28页 |
3.2.3 三维艏部砰击模型 | 第28-29页 |
3.3 试验装置及仪器 | 第29-30页 |
3.3.1 落体砰击试验装置 | 第29页 |
3.3.2 试验数据测量的精度 | 第29-30页 |
3.4 落体砰击模型试验 | 第30-45页 |
3.4.1 砰击压力原始信号的处理 | 第30-31页 |
3.4.2 落体试验工况的确定 | 第31页 |
3.4.3 落体砰击载荷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31页 |
3.4.4 二维外飘模型落体砰击载荷试验 | 第31-36页 |
3.4.5 三维艏部模型落体砰击载荷试验 | 第36-45页 |
第4章 舰船砰击载荷仿真计算方法研究 | 第45-59页 |
4.1 概述 | 第45页 |
4.2 二维剖面的设计 | 第45页 |
4.3 二维剖面入水砰击仿真方法研究 | 第45-50页 |
4.3.1 计算域网格的划分 | 第46页 |
4.3.2 计算剖面的强迫运动 | 第46-47页 |
4.3.3 计算剖面压力监控位置 | 第47页 |
4.3.4 计算剖面入水砰击仿真计算 | 第47-50页 |
4.4 二维剖面落体砰击模型试验研究 | 第50-53页 |
4.4.1 试验工况 | 第50页 |
4.4.2 试件压力测点的布置 | 第50-51页 |
4.4.3 试验稳定性的检验 | 第51-52页 |
4.4.4 模型不同位置处砰击压力响应时历随落体高度的变化规律 | 第52-53页 |
4.4.5 模型表面压力响应分布随落体高度的变化 | 第53页 |
4.5 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的比较 | 第53-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舰船设计砰击载荷及结构强度评估 | 第59-79页 |
5.1 概述 | 第59页 |
5.2 舰船砰击载荷的设计值 | 第59-64页 |
5.2.1 计算剖面的选取 | 第59-60页 |
5.2.2 设计砰击速度 | 第60-61页 |
5.2.3 砰击载荷峰值的仿真计算 | 第61-62页 |
5.2.4 砰击载荷的设计值 | 第62-64页 |
5.3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强度评估 | 第64-66页 |
5.3.1 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4页 |
5.3.2 边界条件的选择 | 第64-65页 |
5.3.3 设计砰击载荷的施加 | 第65页 |
5.3.4 屈服强度 | 第65-66页 |
5.3.5 屈曲强度 | 第66页 |
5.4 实船算例 | 第66-77页 |
5.4.1 选取计算剖面 | 第66-68页 |
5.4.2 设计砰击速度计算结果 | 第68页 |
5.4.3 设计砰击压力计算结果 | 第68-70页 |
5.4.4 施加载荷 | 第70-71页 |
5.4.5 屈服强度评估结果 | 第71-75页 |
5.4.6 屈曲强度评估结果 | 第75-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