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19页 |
1 花色苷研究概述 | 第10-13页 |
·花色苷的结构与分类 | 第10-12页 |
·花色苷的生理功能 | 第12-13页 |
·抗氧化性 | 第12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12-13页 |
·保护血管、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 第13页 |
·预防肥胖症 | 第13页 |
·改善视力 | 第13页 |
2 血清白蛋白的研究概述 | 第13-14页 |
·血清白蛋白的结构 | 第13-14页 |
·血清白蛋白的功能 | 第14页 |
3 光谱法研究小分子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概述 | 第14-17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 第14-15页 |
·荧光光谱法 | 第15页 |
·红外光谱法 | 第15-16页 |
·圆二色谱法 | 第16页 |
·共振光散射光谱法 | 第16页 |
·其他方法 | 第16-17页 |
4 花色苷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5 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多光谱方法研究三种花色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19-37页 |
1 引言 | 第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试剂 | 第19-20页 |
·仪器 | 第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荧光光谱法 | 第20页 |
·竞争取代实验 | 第20-21页 |
·紫外吸收光谱 | 第21页 |
·圆二色谱 | 第2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1-36页 |
·P3G/C3G/D3G 对 HSA 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的影响 | 第21-24页 |
·荧光猝灭机制 | 第24-26页 |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的确定 | 第26-27页 |
·位点竞争取代实验 | 第27-28页 |
·热力学参数及结合力类型的确定 | 第28-29页 |
·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探究花色苷与 HSA 的相互作用 | 第29-31页 |
·P3G/C3G/D3G 对 HSA 二级结构的影响 | 第31-36页 |
·P3G/C3G/D3G-HSA 体系的同步荧光光谱 | 第31-32页 |
·P3G/C3G/D3G-HSA 体系的三维荧光光谱 | 第32-34页 |
·P3G/C3G/D3G-HSA 体系的圆二色谱 | 第34-36页 |
4 本章结论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多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37-50页 |
1 引言 | 第3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试剂 | 第37-38页 |
·仪器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页 |
·荧光光谱法 | 第38页 |
·竞争取代实验 | 第38页 |
·紫外吸收光谱 | 第38页 |
·圆二色谱 | 第38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8页 |
·D3G 与 BSA 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38-44页 |
·荧光猝灭 | 第38-39页 |
·荧光猝灭机制 | 第39-40页 |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的确定 | 第40-41页 |
·位点竞争取代实验 | 第41-42页 |
·热力学参数及结合力类型的确定 | 第42页 |
·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探究 D3G 与 BSA 的相互作用 | 第42-43页 |
·pH 值与常见离子对 D3G 与 BSA 结合的影响 | 第43-44页 |
·D3G 对 BSA 二级结构的影响 | 第44-47页 |
·紫外吸收光谱 | 第44-45页 |
·同步荧光光谱 | 第45-46页 |
·三维荧光光谱 | 第46-47页 |
·圆二色谱 | 第47页 |
·分子模拟对接 | 第47-48页 |
4 本章结论 | 第48-50页 |
第四章 三种花色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对其抗氧化性的影响 | 第50-53页 |
1 引言 | 第5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0-51页 |
·DPPH 法测定抗氧化能力 | 第51页 |
·统计方法 | 第5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2页 |
4 本章结论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