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乳杆菌菌株对人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益生菌的简介第10页
   ·益生菌的来源第10-11页
   ·益生菌的黏附性第11页
   ·引起肠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第11-13页
     ·引起肠道疾病的致病菌来源第11-12页
     ·E.coli的侵袭机制第12-13页
   ·益生菌及其活性物质对抑制致病菌黏附的研究第13-15页
     ·乳杆菌S-蛋白对抑制致病菌黏附的研究第13-14页
     ·乳杆菌胞外多糖对抑制致病菌黏附的研究第14-15页
   ·研究意义第15页
   ·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16-28页
   ·试验材料与设备第16-19页
     ·试剂和药品第16-17页
     ·仪器和设备第17-18页
     ·组织细胞第18页
     ·指示菌菌株第18页
     ·实验菌株第18-19页
   ·具有抑制致病菌功能的乳杆菌的筛选第19页
     ·目标菌株的活化第19页
     ·琼脂扩散法筛选具有抑菌作用的乳酸杆菌第19页
   ·具有黏附性的乳酸杆菌的筛选第19-20页
     ·细胞的培养第19页
     ·乳杆菌对细胞的黏附性实验第19-20页
   ·初筛菌株对模拟胃肠环境的耐受性第20页
     ·乳杆菌的耐酸性性实验第20页
     ·乳杆菌的耐胆盐实验第20页
   ·乳杆菌干预大肠杆菌的黏附筛选及相关机制的研究第20-22页
     ·乳杆菌排除大肠杆菌黏附实验第21页
     ·乳杆菌和大肠杆菌竞争黏附实验第21页
     ·乳杆菌取代大肠杆菌黏附实验第21-22页
   ·乳杆菌不同浓度浓度对抑制大肠杆菌黏附性的影响第22-23页
     ·不同浓度的乳杆菌对大肠杆菌的抑制黏附作用第22页
     ·不同浓度的乳杆菌S-层蛋白对大肠杆菌的抑制黏附作用第22-23页
     ·不同浓度的EPS对大肠杆菌的抑制黏附作用第23页
   ·乳杆菌及其EPS抑制大肠杆菌产生炎性因子的测定第23-25页
     ·ELISA法测定IL-8/IL-10含量第23-24页
     ·乳杆菌对E.coli刺激细胞产生IL-8 和IL-10的影响作用第24-25页
   ·乳杆菌及EPS对活性氧损伤HT-29细胞的影响第25-27页
     ·细胞的培养第25页
     ·MTS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第25-26页
     ·H_2O_2对HT-29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第26页
     ·细胞分组第26页
     ·L.plantarum 35及其EPS对氧化损伤HT-29细胞存活率影响第26页
     ·L.plantarum 35及其EPS对细胞SOD、GSH-Px及MDA产生的影响第26-27页
   ·数据处理第27-28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28-47页
   ·具有抑制致病菌功能的乳杆菌的筛选第28-29页
   ·具有黏附性的乳酸杆菌的筛选第29-30页
   ·乳杆菌干预大肠杆菌的黏附筛选及相关机制的研究第30-33页
     ·乳杆菌排除大肠杆菌黏附实验第30-31页
     ·乳杆菌竞争大肠杆菌粘附实验第31页
     ·乳杆菌取代大肠杆菌黏附实验第31-33页
   ·乳杆菌对肠道环境的耐受性第33-34页
     ·乳杆菌的耐酸性第33-34页
     ·乳杆菌的耐胆盐第34页
   ·乳杆菌浓度对抑制大肠杆菌粘附性的影响第34-37页
     ·不同浓度的乳杆菌及S-蛋白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粘附作用第34-36页
     ·不同浓度的EPS对大肠杆菌的抑制黏附作用第36-37页
   ·乳杆菌及其EPS抑制大肠杆菌产生炎性因子的测定第37-42页
     ·乳杆菌抑制大肠杆菌刺激HT-29细胞分泌IL-8 的测定第37-39页
     ·乳杆菌抑制大肠杆菌刺激HT-29细胞分泌IL-10的测定第39-40页
     ·乳杆菌EPS诱导大肠杆菌刺激HT-29细胞分泌IL-8第40-41页
     ·乳杆菌EPS诱导大肠杆菌刺激HT-29细胞分泌IL-10第41-42页
   ·乳酸杆菌及其EPS抗氧化能力的研究第42-47页
     ·H_2O_2对HT-29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第43-44页
     ·L.plantarum 35及其EPS对H_2O_2氧化损伤HT-29细胞存活率影响第44-45页
     ·L.plantarum 35及其EPS对细胞SOD、GSH-Px及MDA的影响第45-47页
第四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47-48页
   ·主要结论第47页
   ·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褐藻胶裂解酶产生菌的鉴定及产酶固定化研究
下一篇:黄芩黄酮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