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1 桑椹综述 | 第9-11页 |
·桑椹简介 | 第9页 |
·桑椹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 | 第9-11页 |
·桑椹的综合开发利用 | 第11页 |
2 桑椹果酒研究进展 | 第11页 |
3 生物胺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生物胺简介 | 第11-12页 |
·生物胺的生理作用 | 第12-13页 |
·食品中生物胺产生机理 | 第13页 |
·生物胺的检测方法 | 第13页 |
4 杂醇油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杂醇油的简介 | 第13-14页 |
·杂醇油的生理作用 | 第14页 |
·杂醇油的生成途径 | 第14-15页 |
·杂醇油的检测方法 | 第15-16页 |
5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桑椹果酒中生物胺方法的确立 | 第17-24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17-18页 |
·材料 | 第17页 |
·主要试剂 | 第17页 |
·主要仪器 | 第17-1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8页 |
·溶液及衍生试剂的配制 | 第18页 |
·操作步骤 | 第18页 |
·色谱条件 | 第1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8-23页 |
·衍生剂的选择 | 第18-19页 |
·优化后色谱条件的确立 | 第19页 |
·缓冲液的pH值 | 第19-20页 |
·衍生反应时间 | 第20页 |
·酒样与衍生剂反应体积比 | 第20页 |
·酒样净化处理 | 第20-21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1-22页 |
·重复性实验与回收率实验 | 第22-23页 |
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气质联用测定桑堪果酒中杂醇油方法的建立 | 第24-28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24页 |
·材料 | 第24页 |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顶空固相微萃取对桑椹果酒中杂醇油的分析 | 第24-25页 |
·二氯甲烷对桑果酒中杂醇油萃取分析 | 第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27页 |
·顶空固相微萃取 | 第25-26页 |
·二氯甲烷对桑果酒中杂醇油萃取分析 | 第26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6页 |
·重复性实验与回收率实验 | 第26-27页 |
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不同发酵、陈酿条件下桑椹果酒中杂醇油与生物胺的变化规律 | 第28-55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28-29页 |
·材料 | 第28页 |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主要仪器 | 第28-2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技术路线 | 第29页 |
·发酵含糖量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 第29页 |
·相同含糖量时不同添加方式及溶氧量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 第29页 |
·发酵pH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发酵温度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 第30页 |
·发酵液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 第30页 |
·接种量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 第30页 |
·SO_2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 第30页 |
·(NH_4)_2SO_4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桑椹品种发酵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 第31页 |
·陈酿条件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 第31页 |
·对比不同年份的桑果酒及不同价位的葡萄酒中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 | 第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52页 |
·含糖量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 第31-33页 |
·相同含糖量的不同添加方式及溶氧量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 第33-35页 |
·发酵pH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 第35-37页 |
·发酵温度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 第37-39页 |
·不同发酵液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 第39-41页 |
·接种量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 第41-43页 |
·SO_2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 第43-45页 |
·(NH_4)_2SO_4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 第45-47页 |
·桑椹品种及产地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 第47-49页 |
·陈酿条件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 第49-51页 |
·对比不同年份的桑椹果酒及不同价位的葡萄酒中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 | 第51-52页 |
4 讨论 | 第52-53页 |
·影响杂醇油生成的因素 | 第52-53页 |
·影响生物胺生成的因素 | 第53页 |
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1 总结 | 第55-56页 |
2 创新点 | 第56页 |
3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