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酿造工业论文--各种酒及其制造论文--果酒、露酒论文

桑椹果酒中生物胺和杂醇油调控技术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17页
 1 桑椹综述第9-11页
   ·桑椹简介第9页
   ·桑椹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第9-11页
   ·桑椹的综合开发利用第11页
 2 桑椹果酒研究进展第11页
 3 生物胺的研究进展第11-13页
   ·生物胺简介第11-12页
   ·生物胺的生理作用第12-13页
   ·食品中生物胺产生机理第13页
   ·生物胺的检测方法第13页
 4 杂醇油的研究进展第13-16页
   ·杂醇油的简介第13-14页
   ·杂醇油的生理作用第14页
   ·杂醇油的生成途径第14-15页
   ·杂醇油的检测方法第15-16页
 5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第16-17页
   ·课题来源第16页
   ·研究的目的第16页
   ·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桑椹果酒中生物胺方法的确立第17-24页
 1 材料与试剂第17-18页
   ·材料第17页
   ·主要试剂第17页
   ·主要仪器第17-18页
 2 实验方法第18页
   ·溶液及衍生试剂的配制第18页
   ·操作步骤第18页
   ·色谱条件第1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8-23页
   ·衍生剂的选择第18-19页
   ·优化后色谱条件的确立第19页
   ·缓冲液的pH值第19-20页
   ·衍生反应时间第20页
   ·酒样与衍生剂反应体积比第20页
   ·酒样净化处理第20-21页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21-22页
   ·重复性实验与回收率实验第22-23页
 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气质联用测定桑堪果酒中杂醇油方法的建立第24-28页
 1 材料与试剂第24页
   ·材料第24页
   ·主要试剂第24页
   ·主要仪器第24页
 2 实验方法第24-25页
   ·顶空固相微萃取对桑椹果酒中杂醇油的分析第24-25页
   ·二氯甲烷对桑果酒中杂醇油萃取分析第2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5-27页
   ·顶空固相微萃取第25-26页
   ·二氯甲烷对桑果酒中杂醇油萃取分析第26页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26页
   ·重复性实验与回收率实验第26-27页
 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四章 不同发酵、陈酿条件下桑椹果酒中杂醇油与生物胺的变化规律第28-55页
 1 材料与试剂第28-29页
   ·材料第28页
   ·主要试剂第28页
   ·主要仪器第28-29页
 2 实验方法第29-31页
   ·技术路线第29页
   ·发酵含糖量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第29页
   ·相同含糖量时不同添加方式及溶氧量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第29页
   ·发酵pH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第29-30页
   ·发酵温度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第30页
   ·发酵液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第30页
   ·接种量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第30页
   ·SO_2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第30页
   ·(NH_4)_2SO_4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第30-31页
   ·桑椹品种发酵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第31页
   ·陈酿条件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第31页
   ·对比不同年份的桑果酒及不同价位的葡萄酒中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第3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1-52页
   ·含糖量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第31-33页
   ·相同含糖量的不同添加方式及溶氧量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第33-35页
   ·发酵pH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第35-37页
   ·发酵温度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第37-39页
   ·不同发酵液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第39-41页
   ·接种量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第41-43页
   ·SO_2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第43-45页
   ·(NH_4)_2SO_4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第45-47页
   ·桑椹品种及产地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第47-49页
   ·陈酿条件对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的影响第49-51页
   ·对比不同年份的桑椹果酒及不同价位的葡萄酒中杂醇油与生物胺含量第51-52页
 4 讨论第52-53页
   ·影响杂醇油生成的因素第52-53页
   ·影响生物胺生成的因素第53页
 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5-57页
 1 总结第55-56页
 2 创新点第56页
 3 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附录第60-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直投式纳豆菌发酵剂的菌种筛选与制备
下一篇:基于X射线及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禽肉品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