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国内外利用歌谣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现状 | 第11-13页 |
| ·研究的范围、思路 | 第13页 |
| ·语料来源 | 第13-14页 |
| ·选题的目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歌谣—韵律”教学法 | 第15-20页 |
| ·汉语的音乐性和节奏性 | 第15-17页 |
| ·汉语的音乐性 | 第15-16页 |
| ·汉语的节奏性 | 第16-17页 |
| ·“歌谣-韵律”教学法概述 | 第17-20页 |
| ·音步的概念 | 第17-18页 |
| ·“歌谣-韵律”教学法的定义和特征 | 第18-19页 |
| ·“歌谣—韵律”教学法的功能和作用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歌谣的韵律设置规律及教学应用 | 第20-29页 |
| ·歌谣的韵律设置规律 | 第20-23页 |
| ·歌谣的押韵规律 | 第20页 |
| ·歌谣的节奏规律 | 第20-21页 |
| ·歌谣的音步划分规律 | 第21-22页 |
| ·歌谣的韵律搭配规律 | 第22页 |
| ·歌谣的重音设置规律 | 第22-23页 |
| ·语音的教学应用 | 第23-25页 |
| ·声母与韵母的教学应用 | 第23-24页 |
| ·声调的教学应用 | 第24-25页 |
| ·词汇的教学应用 | 第25-26页 |
| ·语法的教学应用 | 第26-29页 |
| 第四章 “歌谣—韵律”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展示 | 第29-46页 |
| ·教学歌谣的选定标准 | 第29页 |
| ·汉语歌谣课堂教学设计示例 | 第29-43页 |
| ·主题一:问候与介绍 | 第29-32页 |
| ·主题二:时间与天气 | 第32-33页 |
| ·主题三:打电话 | 第33-35页 |
| ·主题四:我的家 | 第35-36页 |
| ·主题五:出行 | 第36-38页 |
| ·主题六:购物 | 第38-40页 |
| ·主题七:吃喝 | 第40-41页 |
| ·主题八:学校生活 | 第41-43页 |
| ·调动多感官配合有效教学 | 第43-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提高歌谣教学效果的方式和方法 | 第46-54页 |
| ·利用歌谣不同分类形式进行有效教学 | 第46-47页 |
| ·制定生动快乐的教学活动策略 | 第47-49页 |
| ·歌谣与游戏相结合 | 第48页 |
| ·在真实情景中进行学习 | 第48页 |
| ·音乐与图画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 | 第48-49页 |
| ·与“chant式”英文歌谣教学法的比较分析 | 第49-53页 |
| ·英、汉歌谣节奏特征对比 | 第49-50页 |
| ·英汉歌谣中的音步划分规律对比 | 第50-51页 |
| ·英、汉歌谣中节奏的调整方法 | 第51-52页 |
| ·英、汉歌堪在第二语言教学应用的对比 | 第52-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54-57页 |
| ·全文总结 | 第54-55页 |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55页 |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附录1 | 第60-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