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范围副词连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8页 |
二、相关研究回顾 | 第8-11页 |
(一) 范围副词的宏观研究 | 第8-10页 |
(二) 范围副词的微观研究 | 第10页 |
(三)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三、研究对象及目的 | 第11-12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四、研究方法及语料 | 第12-14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二) 研究语料 | 第13-14页 |
第一章 范围副词的定义及类别 | 第14-19页 |
一、分类原则及标准 | 第14-15页 |
二、范围副词次类的划分 | 第15-19页 |
(一) 统计类范围副词 | 第15-16页 |
(二) 总括类范围副词 | 第16页 |
(三) 限定类范围副词 | 第16-17页 |
(四) 补充类范围副词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同类范围副词的连用 | 第19-48页 |
一、同类连用的基本情况 | 第19-24页 |
(一) 统计类范围副词的连用 | 第19-20页 |
(二) 总括类范围副词的连用 | 第20-22页 |
(三) 限定类范围副词的连用 | 第22-23页 |
(四) 补充类范围副词的连用 | 第23-24页 |
二、影响同类连用的语义和语用因素 | 第24-38页 |
(一) 语义功能对同类连用的影响 | 第24-31页 |
(二) 语义辖域对同类连用的影响 | 第31-33页 |
(三) 语义指向对同类连用的影响 | 第33-37页 |
(四) 语用因素对同类连用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三、同类连用现象的历时演变 | 第38-43页 |
(一) 统计类范围副词 | 第39-40页 |
(二) 总括类范围副词 | 第40-41页 |
(三) 限定类范围副词 | 第41-43页 |
四、同类连用与合成副词 | 第43-48页 |
(一) “全”、“都”与“全都” | 第44-45页 |
(二) “仅”、“只”与“仅只” | 第45-46页 |
(三) “唯”、“独”与“唯独” | 第46-48页 |
第三章 异类范围副词的连用 | 第48-57页 |
一、影响异类连用的因素 | 第48-51页 |
(一) 语义指向因素 | 第48-49页 |
(二) 语义距离因素 | 第49-50页 |
(三) 语义辖域因素 | 第50-51页 |
二、异类连用的线性顺序 | 第51-57页 |
(一) 双项范围副词连用 | 第51-56页 |
(二) 多项范围副词连用 | 第56-57页 |
第四章 范围副词连用的二语教学状况调查 | 第57-67页 |
一、对范围副词连用的教学安排 | 第58-62页 |
(一) 各类语法及词汇大纲 | 第58-59页 |
(二) 国内外主流对外汉语教材 | 第59-62页 |
二、留学生掌握范围副词连用的情况 | 第62-67页 |
(一) 偏误类型 | 第63-64页 |
(二) 偏误成因分析 | 第64-67页 |
第五章 关于范围副词连用二语教学的设计 | 第67-74页 |
一、教材编写 | 第67-71页 |
(一) 生词与语法点 | 第67-69页 |
(二) 课文的注释 | 第69页 |
(三) 练习的设置 | 第69-71页 |
二、教学建议 | 第71-74页 |
(一) 适当增加同类范围副词的比较辨析 | 第71页 |
(二) 巧妙利用“i+1”原则进行教学 | 第71-72页 |
(三) 巧设情景增加范围副词连用的复现率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后记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