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三、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 | 第13-15页 |
第一章 “不”与汉泰否定词的对比 | 第15-35页 |
一、否定副词“不”的本体研究 | 第15-22页 |
(一)“不”的句法特点 | 第15-20页 |
(二)“不”的语义特征 | 第20-22页 |
二、“不”与汉语其他否定副词的对比 | 第22-30页 |
(一)“不”与“没(有)”的对比 | 第22-25页 |
(二)“不”与“别”的对比 | 第25-26页 |
(三)“不”与“无”的对比 | 第26-27页 |
(四)“不”与“非”的对比 | 第27-28页 |
(五)“不”与“勿”的对比 | 第28-29页 |
(六)“不”与“甭”的对比 | 第29-30页 |
三、汉语与泰语否定副词的对比 | 第30-35页 |
(一)“(?)”与汉语否定副词的对比 | 第30-32页 |
(二)“(?)”与汉语否定副词的对比 | 第32-33页 |
(三)“(?)”与汉语否定副词的对比 | 第33-34页 |
(四)“(?)”与汉语否定副词的对比 | 第34-35页 |
第二章 泰国学生习得否定副词“不”的偏误类型与成因 | 第35-49页 |
一、偏误调查过程 | 第35-38页 |
(一)调查内容与对象 | 第35-36页 |
(二)调查设计 | 第36-37页 |
(三)调查结果 | 第37-38页 |
二、偏误类型 | 第38-45页 |
(一)“不”与其他否定副词的混用 | 第38-42页 |
(二)“不”的错序 | 第42-43页 |
(三)“不”的冗余 | 第43-44页 |
(四)“不”的遗漏 | 第44-45页 |
三、偏误成因 | 第45-49页 |
(一)语言本体因素 | 第45页 |
(二)学习者个人因素 | 第45-47页 |
(三)教师因素 | 第47-48页 |
(四)教材因素 | 第48-49页 |
第三章 泰国学生否定副词“不”的教学设计 | 第49-63页 |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原则 | 第49-52页 |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49-50页 |
(二)教学设计的原则 | 第50-52页 |
二、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 第52-55页 |
(一)教材介绍 | 第52-53页 |
(二)课型说明 | 第53页 |
(三)教学对象分析 | 第53-54页 |
(四)教学方法分析 | 第54-55页 |
三、教学设计方案 | 第55-59页 |
(一)教学目标 | 第55页 |
(二)教学内容 | 第55-56页 |
(三)教学重难点 | 第56页 |
(四)课时分配 | 第56页 |
(五)教学步骤 | 第56-59页 |
四、教学评估与反思 | 第59-63页 |
(一)教学评估 | 第59-60页 |
(二)教学反思 | 第60-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附录 | 第69-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