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氨基甲酸乙酯简介及形成途径 | 第7-9页 |
1.1.1 氨基甲酸乙酯概述 | 第7-8页 |
1.1.2 EC形成途径 | 第8-9页 |
1.2 浓香型白酒 | 第9-11页 |
1.2.1 浓香型白酒简介 | 第9页 |
1.2.2 浓香型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1.2.3 减少酒精饮料中EC的策略 | 第10-11页 |
1.3 立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3-22页 |
2.1 材料 | 第13-15页 |
2.1.1 菌株 | 第13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13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13-14页 |
2.1.4 引物 | 第14页 |
2.1.5 培养基 | 第14-15页 |
2.2 方法 | 第15-22页 |
2.2.1 降解EC及尿素菌株的筛选 | 第15页 |
2.2.2 降解瓜氨酸菌株的筛选 | 第15-16页 |
2.2.3 不同培养条件对菌株产酶的影响 | 第16页 |
2.2.4 解淀粉芽孢杆菌JP21扩大培养 | 第16-17页 |
2.2.5 脲酶和EC降解酶酶活性测定 | 第17页 |
2.2.6 细菌鉴定 | 第17页 |
2.2.7 精氨酸脱亚氨酶途径关键基因验证 | 第17页 |
2.2.8 模拟白酒窖内发酵 | 第17-18页 |
2.2.9 模拟蒸馏 | 第18页 |
2.2.10 瓜氨酸、尿素和氨基甲酸乙酯的测定 | 第18-20页 |
2.2.11 挥发性风味物质测定 | 第20页 |
2.2.12 降解EC及尿素酶的分离纯化 | 第20页 |
2.2.13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 第20-21页 |
2.2.14 解淀粉芽孢杆菌JP21降解EC及尿素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2-36页 |
3.1 降解氨基甲酸乙酯及其前体菌株的筛选 | 第22-25页 |
3.1.1 降解氨基甲酸乙酯及尿素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 第22-23页 |
3.1.2 降解瓜氨酸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 第23-25页 |
3.2 微生物干预法(单菌)减控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 | 第25-29页 |
3.2.1 窖内发酵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及其前体含量分析 | 第25-28页 |
3.2.2 模拟蒸馏后酒醅EC含量分析 | 第28-29页 |
3.3 菌株与脲酶混合控制白酒中EC含量 | 第29-31页 |
3.3.1 菌株与脲酶混合控制窖内发酵过程酒醅中EC及尿素 | 第29-30页 |
3.3.2 模拟蒸馏后白酒中EC含量分析 | 第30-31页 |
3.3.3 微生物和酶法干预窖内发酵对白酒风味的影响 | 第31页 |
3.4 菌株JP21降解EC和尿素的酶的初步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 第31-36页 |
3.4.1 B.amyloliquefaciensJP21产降解EC和尿素的酶的发酵条件确定 | 第31页 |
3.4.2 菌株扩培 | 第31-32页 |
3.4.3 B.amyloliquefaciensJP21降解EC和尿素酶的初步纯化 | 第32-33页 |
3.4.4 B.amyloliquefaciensJP21所产降解EC和尿素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33-36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36-38页 |
主要结论 | 第36页 |
展望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6页 |
附录1: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6-47页 |
附录2:相关附表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