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李仁多肽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前言 | 第7-13页 |
1 欧李简介 | 第7页 |
2 多肽的研究进展 | 第7-9页 |
·多肽的生物功能 | 第8页 |
·多肽的制备 | 第8-9页 |
·多肽的组成与理化性质 | 第9页 |
·生物活性肽的吸收机制 | 第9页 |
3 抗氧化肽介绍 | 第9-11页 |
·抗氧化肽的种类 | 第10页 |
·抗氧化肽机理 | 第10-11页 |
4 多肽的抑菌功能 | 第11-12页 |
·抗菌肽简介 | 第11页 |
·抗菌肽的抑菌机理 | 第11-12页 |
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欧李仁蛋白多肽的制备 | 第13-20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3页 |
·实验材料 | 第13页 |
·主要仪器 | 第1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3-15页 |
·测定水解度的方法 | 第13-14页 |
·欧李仁多肽的制备 | 第14页 |
·碱性蛋白酶水解条件的确立 | 第14-15页 |
·底物浓度对碱性蛋白酶水解效果的影响 | 第14页 |
·碱性蛋白酶水解过程中酶添加量对水解度的影响 | 第14-15页 |
·pH对水解度的影响 | 第15页 |
·酶解过程中,DH和pH的变化趋势 | 第1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5-18页 |
·底物浓度对碱性蛋白酶水解效果的影响 | 第15页 |
·碱性蛋白酶水解过程中酶添加量对水解度的影响 | 第15-16页 |
·碱性蛋白酶水解过程中pH的变化对水解度的影响 | 第16-17页 |
·碱性蛋白酶水解过程中DH、pH的变化 | 第17页 |
·酶解条件的优化分析 | 第17-18页 |
4 讨论 | 第18-19页 |
5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部分 欧李仁多肽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 第20-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0-2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3-27页 |
·欧李仁蛋白多肽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23-24页 |
·欧李仁蛋白多肽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24-25页 |
·欧李仁多肽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 第25-26页 |
·欧李仁多肽的还原能力 | 第26-27页 |
4 讨论 | 第27页 |
5 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部分 欧李仁多肽抑菌活性的研究 | 第29-38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29-30页 |
·原料 | 第29页 |
·供试菌种 | 第29页 |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培养基及菌悬液的制备 | 第30页 |
·培养基的制备 | 第30页 |
·菌悬液的制备 | 第30页 |
·欧李仁多肽对细菌的MIC和MBC的确定 | 第30页 |
·欧李仁多肽抑菌率的测定 | 第30-31页 |
·不同时间的抑菌活力测定 | 第31页 |
·欧李仁多肽液对菌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31-32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31页 |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36页 |
·多酶水解的欧李仁多肽的抑菌效果 | 第32-33页 |
·多酶水解的欧李仁多肽抑菌率的测定 | 第33-34页 |
·多酶水解的欧李仁多肽抑菌活力的测定 | 第34-35页 |
·多酶水解的欧李仁多肽对大肠杆菌细胞结构的影响 | 第35-36页 |
4 讨论 | 第36页 |
5 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部分 欧李仁多肽分子量的测定 | 第38-4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实验原料 | 第38页 |
·实验仪器 | 第38页 |
·实验试剂 | 第3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第38-39页 |
·酶解后多肽液凝胶电泳 | 第39页 |
·灰度值测定 | 第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单种酶解多肽电泳图分析 | 第39-40页 |
·欧李仁多肽组分分析 | 第40-41页 |
·灰度值测定 | 第41页 |
4 讨论 | 第41页 |
5 小结 | 第41-43页 |
全文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Abstract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