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果、蔬菜、坚果加工工业论文--基础科学论文

金针菇采后生理及贮藏技术研究

摘要第1-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 金针菇概述第11-14页
   ·金针菇在食用菌中的地位第11页
   ·金针菇的形态特征第11页
   ·金针菇的营养价值第11-13页
   ·金针菇药用价值第13-14页
 2. 食用菌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第14-17页
   ·呼吸作用第14页
   ·蒸腾作用与结露第14-16页
     ·蒸腾作用第14-15页
     ·结露第15-16页
   ·后熟与衰老第16页
   ·酶活性的变化第16页
   ·营养物质的变化第16-17页
     ·碳水化合物代谢第16-17页
     ·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第17页
     ·脂类代谢第17页
 3. 食用菌保鲜研究进展第17-22页
   ·食用菌保鲜方法第17-20页
     ·低温冷藏保鲜第17-18页
     ·气调保鲜第18-19页
     ·化学保鲜第19页
     ·壳聚糖涂膜保鲜第19-20页
   ·食用菌保鲜过程中的处理第20-22页
     ·臭氧处理第20-21页
     ·辐照处理第21-22页
 4.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金针菇PPO动力学特性及最适贮藏温度研究第23-34页
 第一节 金针菇多酚氧化酶动力学特性的研究第23-2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3-24页
   ·材料第23页
     ·原料第23页
     ·试剂第23页
     ·仪器第23页
   ·方法第23-24页
     ·试验方法第23页
     ·金针菇PPO活性测定第23-24页
  2. 建立金针菇PPO动力学方程的关键公式第24页
   ·酶促反应速率方程第24页
   ·米氏常数KM及最大反应速率V_(max)第2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4-28页
   ·金针菇不同部位的PPO活性第24-25页
   ·pH对金针菇PPO活性的影响第25-26页
   ·温度对金针菇PPO活性的影响第26页
   ·底物(邻苯二酚)浓度对金针菇PPO活性的影响第26-27页
   ·金针菇米氏常数KM及最大反应速率V_(max)第27-28页
  4. 结论与讨论第28页
   ·结论第28页
   ·讨论第28页
 第二节 金针菇最适贮藏温度研究第28-3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8-30页
   ·材料第28页
   ·试剂与仪器第28-29页
   ·试验方法第29页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29-3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0-33页
   ·不同温度对金针菇呼吸作用的影响第30页
   ·不同温度对金针菇含水率的影响第30-31页
   ·不同温度对金针菇PPO活性的影响第31-32页
   ·不同温度对金针菇褐变度的影响第32页
   ·不同温度对金针菇感官评价的影响第32-33页
  3. 结论与讨论第33-34页
   ·结论第33页
   ·讨论第33-34页
第三章 不同切料根长度对金针菇贮藏品质的影响第34-3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4页
   ·材料第34页
   ·试剂与仪器第34页
   ·试验方法第34页
   ·测定指标第3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4-38页
   ·不同切料根长度对金针菇呼吸强度的影响第34-35页
   ·不同切料根长度对金针菇含水率的影响第35-36页
   ·不同切料根长度对金针菇PPO活性的影响第36页
   ·不同切料根长度对金针菇褐变度的影响第36-37页
   ·不同切料根长度对金针菇感官评价的影响第37-38页
 3 结论与讨论第38-39页
   ·结论第38页
   ·讨论第38-39页
第四章 不同包装形式对金针菇贮藏品质的影响第39-47页
 第一节 不同包装厚度对金针菇贮藏品质的影响第39-4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9页
   ·材料第39页
   ·试剂与仪器第39页
   ·试验方法第39页
   ·测定指标第3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9-43页
   ·不同包装厚度对金针菇呼吸强度的影响第39-40页
   ·不同包装厚度对金针菇含水率的影响第40-41页
   ·不同包装厚度对金针菇PPO活性的影响第41页
   ·不同包装厚度对金针菇褐变度的影响第41-42页
   ·不同包装厚度对金针菇感官评价的影响第42-43页
  3 结论与讨论第43页
   ·结论第43页
   ·讨论第43页
 第二节 不同开孔形式对金针菇贮藏品质的影响第43-4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3页
   ·材料第43页
   ·试剂与仪器第43页
   ·试验方法第43页
   ·测定指标第4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3-46页
   ·不同开孔形式对金针菇呼吸强度的影响第43-44页
   ·不同开孔形式对金针菇含水率的影响第44-45页
   ·不同开孔形式对金针菇PPO活性的影响第45页
   ·不同开孔形式对金针菇褐变度的影响第45-46页
   ·不同开孔形式对金针菇感官评价的影响第46页
  3. 结论与讨论第46-47页
   ·结论第46页
   ·讨论第46-47页
第五章 壳聚糖复合保鲜液涂膜法对金针菇贮藏品质的影响第47-6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7页
   ·材料第47页
   ·试剂与仪器第47页
   ·测定指标第47页
 2.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7-56页
   ·不同壳聚糖浓度对金针菇贮藏品质的影响第47-49页
     ·不同壳聚糖浓度对金针菇呼吸强度的影响第47-48页
     ·不同壳聚糖浓度对金针菇含水率的影响第48-49页
     ·不同壳聚糖浓度对金针菇褐变度的影响第49页
     ·不同壳聚糖浓度对金针菇感官评价的影响第49页
   ·不同肉桂油浓度对金针菇贮藏品质的影响第49-52页
     ·不同肉桂油浓度对金针菇呼吸强度的影响第50页
     ·不同肉桂油浓度对金针菇含水率的影响第50-51页
     ·不同肉桂油浓度对金针菇褐变度的影响第51页
     ·不同肉桂油浓度对金针菇感官评价的影响第51-52页
   ·不同抗坏血酸浓度对金针菇贮藏品质的影响第52-54页
     ·不同抗坏血酸浓度对金针菇呼吸强度的影响第52页
     ·不同抗坏血酸浓度对金针菇含水率的影响第52-53页
     ·不同抗坏血酸浓度对金针菇褐变度的影响第53页
     ·不同抗坏血酸浓度对金针菇感官评价的影响第53-54页
   ·不同CaCl_2浓度对金针菇贮藏品质的影响第54-56页
     ·不同CaCl_2浓度对金针菇呼吸强度的影响第54-55页
     ·不同CaCl_2浓度对金针菇含水率的影响第55页
     ·不同CaCl_2浓度对金针菇褐变度的影响第55-56页
     ·不同CaCl_2浓度对金针菇感官评价的影响第56页
   ·结论第56页
 3. 正交试验第56-59页
   ·第15d褐变度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7-58页
   ·第15d含水率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8-59页
   ·结论第59页
 4. 验证试验第59-63页
   ·不同处理方法对金针菇呼吸强度的影响第59页
   ·不同处理方法对金针菇含水率的影响第59-60页
   ·不同处理方法对金针菇褐变度的影响第60-61页
   ·不同处理方法对金针菇感官评价的影响第61页
   ·结论与讨论第61-63页
     ·结论第61页
     ·讨论第61-63页
全文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Abstract第67-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欧李仁多肽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下一篇:瓶装醋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无损检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