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酶结合碱法制备麦胚活性多肽的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小麦胚芽蛋白 | 第12-14页 |
·小麦胚芽蛋白营养成分 | 第12-13页 |
·小麦胚蛋白提取及其性质 | 第13-14页 |
·麦胚蛋白的利用现状 | 第14页 |
·生物活性多肽 | 第14-18页 |
·生物活性肽的种类 | 第15-16页 |
·生物活性肽的制备方法 | 第16-17页 |
·生物活性多肽的应用 | 第17-18页 |
·膜分离技术 | 第18-22页 |
·膜分离技术的定义以及分类 | 第18-19页 |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史 | 第19-20页 |
·超滤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论文立题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立题意义 | 第2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复合酶结合碱法制备麦胚多肽的研究 | 第24-38页 |
·引言 | 第24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4-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蛋白酶酶活的测定 | 第25页 |
·多肽含量的测定 | 第25页 |
·水解度的测定 | 第25页 |
·麦胚多肽的制备工艺 | 第25页 |
·实验操作要点 | 第25页 |
·小麦胚芽多肽制备的影响因素 | 第25-27页 |
·结果分析 | 第27-36页 |
·蛋白酶酶活力的测定 | 第27-28页 |
·小麦胚芽多肽制备的影响因素 | 第28-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麦胚多肽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 第38-50页 |
·引言 | 第38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38-39页 |
·主要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凝胶使用前的预处理 | 第39页 |
·装柱 | 第39页 |
·样品上柱和洗脱 | 第39-40页 |
·凝胶柱的保养和凝胶的保存 | 第40页 |
·凝胶层析峰面积的计算 | 第40页 |
·结果分析 | 第40-47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0-42页 |
·木瓜蛋白酶酶解物分子量的分布 | 第42页 |
·菠萝蛋白酶酶解物分子量的分布 | 第42-44页 |
·中性蛋白酶酶解物分子量的分布 | 第44-45页 |
·碱性蛋白酶酶解物分子量的分布 | 第45-46页 |
·复合酶酶解物分子量的分布 | 第46页 |
·不同蛋白酶酶解产物的分子筛层析结果的比较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第4章 麦胚多肽的分级分离 | 第50-60页 |
·引言 | 第50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50-51页 |
·主要试验材料 | 第50页 |
·主要实验设备和仪器 | 第50-51页 |
·主要试验方法 | 第51-52页 |
·小麦胚芽蛋白混合多肽酶解物的制备 | 第51页 |
·超滤工艺的影响因素 | 第51-52页 |
·膜通量与膜效能的计算 | 第52页 |
·多肽含量的测定 | 第52页 |
·结果分析 | 第52-58页 |
·膜组件的选择 | 第52-53页 |
·料液浓度的影响 | 第53-55页 |
·操作温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操作压力的影响 | 第56-57页 |
·超滤时间的影响 | 第57页 |
·超滤条件的确定以及产物的分析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复合酶结合碱法制备麦胚多肽条件的优化 | 第60页 |
·麦胚多肽混合液的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 第60-61页 |
·麦胚多肽的分级分离 | 第61页 |
·创新点 | 第61页 |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0页 |
发表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