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玫瑰保藏技术及其口服液制备工艺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食用玫瑰花的简介 | 第12页 |
·食用玫瑰花的一般营养成分 | 第12页 |
·食用玫瑰花的氨基酸组成 | 第12-13页 |
·食用玫瑰花的矿质元素含量 | 第13页 |
·食用玫瑰花中的多酚、黄酮成分 | 第13-14页 |
·玫瑰花的药理活性研究 | 第14-16页 |
·玫瑰花的挥发油成分 | 第16-20页 |
·食用玫瑰的保藏技术 | 第20-24页 |
·干制保藏技术 | 第20-22页 |
·低温保藏技术 | 第22页 |
·腌制保藏技术 | 第22页 |
·辅照保藏技术 | 第22-23页 |
·气调保藏技术 | 第23-24页 |
·课题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选题的目的、意义 | 第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功能性成分的确定 | 第26-48页 |
·引言 | 第26-27页 |
·风味物质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7-33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7-28页 |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实验条件 | 第28-30页 |
·玫瑰汁的前处理 | 第30页 |
·SPME 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30-31页 |
·定量 | 第31-33页 |
·总多酚含量的测定方法建立 | 第33-35页 |
·实验材料、试剂和设备 | 第33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33页 |
·测定波长的选择 | 第33-34页 |
·制作标准曲线 | 第34页 |
·样品的测定及精密度 | 第34-35页 |
·加标回收实验 | 第35页 |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35-38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35-36页 |
·测定波长的选择 | 第36页 |
·制作标准曲线 | 第36-37页 |
·样品的测定及精密度 | 第37页 |
·加标回收实验 | 第37-38页 |
·色泽的测定 | 第38页 |
·玫瑰干花蕾前处理工艺的确定 | 第38-41页 |
·不同溶剂的选择 | 第38-39页 |
·不同处理方法的选择 | 第39-40页 |
·最佳浸提工艺的确定 | 第40-41页 |
·不同玫瑰花原料香气成分的测定 | 第41-46页 |
·相同品种不同处理方式的玫瑰原料香气组成 | 第41-43页 |
·不同品种相同处理方式原料香气组成 | 第43页 |
·不同处理方式玫瑰浸提液的风味品尝 | 第43-44页 |
·不同玫瑰花浸提液香气成分的定量测定 | 第44-46页 |
·不同玫瑰深加工产品中多酚和黄酮的变化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玫瑰鲜花前处理工艺技术的研究 | 第48-60页 |
·引言 | 第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页 |
·分析方法 | 第49页 |
·不同处理方式的感官评价结果 | 第49-51页 |
·不同处理方式的样品直接感官评价结果 | 第49-51页 |
·不同处理的玫瑰花浸提液的感官评价 | 第51页 |
·不同处理方式的香气分析 | 第51-53页 |
·不同的原料浸提液黄酮含量及色度的检测结果 | 第53-54页 |
·热风烘箱干燥处理工艺的研究 | 第54-58页 |
·烘干后样品的感官品尝结果 | 第54-55页 |
·烘干后样品的风味检测结果 | 第55-56页 |
·烘干后样品浸提液黄酮含量及色度的检测结果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玫瑰口服液制备工艺的研究 | 第60-76页 |
·引言 | 第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1页 |
·实验材料 | 第60-61页 |
·实验方法 | 第61页 |
·分析方法 | 第61页 |
·玫瑰口服液制作工艺的探讨 | 第61-62页 |
·加大料液比浸提工艺的探讨 | 第61-62页 |
·蒸馏香气返加工艺的探讨 | 第62页 |
·蒸馏后香气回填工艺参数的研究 | 第62-72页 |
·玫瑰花蒸煮过程中回收香气质量变化的研究 | 第62-65页 |
·不同原料对玫瑰口服液质量的影响 | 第65-66页 |
·玫瑰茄添加量对玫瑰口服液质量的影响 | 第66-69页 |
·料液比对玫瑰口服液质量的影响 | 第69页 |
·加热强度对玫瑰口服液质量的影响 | 第69-71页 |
·蒸馏时间对玫瑰口服液质量的影响 | 第71-72页 |
·玫瑰口服液后调配工艺的研究 | 第72-74页 |
·白砂糖添加量及添加时间对玫瑰口服液口感的影响 | 第72页 |
·其它原料对玫瑰口服液质量的影响 | 第72-73页 |
·香气成分的返加比例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