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发芽糙米概述 | 第9-10页 |
1.2 发芽糙米中的营养成分 | 第10-12页 |
1.2.1 淀粉 | 第10页 |
1.2.2 还原糖 | 第10页 |
1.2.3 蛋白质及氨基酸 | 第10-11页 |
1.2.4 维生素 | 第11页 |
1.2.5 矿物质 | 第11页 |
1.2.6 食物纤维 | 第11-12页 |
1.3 发芽糙米中的功能成分 | 第12页 |
1.4 发芽糙米制品 | 第12-13页 |
1.4.1 主食 | 第12页 |
1.4.2 米粉 | 第12-13页 |
1.4.3 发酵食品 | 第13页 |
1.4.4 茶 | 第13页 |
1.4.5 休闲食品 | 第13页 |
1.5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糙米工艺性质及发芽糙米品质要求 | 第15-19页 |
2.1 糙米工艺性质 | 第15-17页 |
2.1.1 糙米籽粒组织结构 | 第15页 |
2.1.2 糙米籽粒化学成分 | 第15-16页 |
2.1.3 糙米籽粒的物理性质 | 第16-17页 |
2.2 发芽糙米品质要求 | 第17页 |
2.3 实验中糙米品种 | 第17-19页 |
2.3.1 概述 | 第17页 |
2.3.2 糙米品种的选择 | 第17-19页 |
第3章 糙米在发芽过程营养成分的变化 | 第19-28页 |
3.1 实验器材 | 第19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3.1.2 主要仪器 | 第19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3.2.1 发芽糙米制备 | 第19-20页 |
3.2.2 膳食纤维含量测定 | 第20页 |
3.2.3 游离氨基酸及GABA含量测定 | 第20页 |
3.2.4 总酚量测定 | 第20页 |
3.2.5 ? -谷维素及维生素E含量测定 | 第20页 |
3.2.6 统计方法 | 第20页 |
3.3 结果及讨论 | 第20-26页 |
3.3.1 糙米在发芽过程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 | 第20-23页 |
3.3.2 糙米在发芽过程GABA含量变化 | 第23-24页 |
3.3.3 糙米在发芽过程膳食纤维含量变化 | 第24页 |
3.3.4 糙米在发芽过程总酚量含量变化 | 第24-25页 |
3.3.5 糙米在发芽过程? -谷维素及维生素E含量变化 | 第25-26页 |
3.4 讨论 | 第26-27页 |
3.5 结论 | 第27-28页 |
第4章 发芽对糙米淀粉理化特性及酶活性影响 | 第28-36页 |
4.1 实验器材 | 第28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4.1.2 主要仪器 | 第28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4.2.1 糙米淀粉提取与测定 | 第28-29页 |
4.2.2 糊化特性测定 | 第29页 |
4.2.3 粘度曲线测定方法 | 第29-30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30-34页 |
4.3.1 糙米在发芽前后淀粉组分变化 | 第30-31页 |
4.3.2 糙米在发芽前后淀粉糊化热力学性质变化 | 第31-32页 |
4.3.3 糙米在发芽前后淀粉糊化粘度特性变化 | 第32-33页 |
4.3.4 糙米在发芽前后的总淀粉酶及α-淀粉酶活性变化 | 第33-34页 |
4.4 讨论 | 第34-3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5章 糙米在发芽过程中GABA富集研究 | 第36-43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5.1.1 试验材料与处理 | 第36页 |
5.1.2 主要设备 | 第36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5.3 结果分析 | 第37-41页 |
5.3.1 蒸馏水浸泡对GABA含量影响 | 第37页 |
5.3.2 CaCl_2处理对GABA富集影响 | 第37-38页 |
5.3.3 壳聚糖处理对GABA富集影响 | 第38-39页 |
5.3.4 发芽温度、时间、PH值对GABA富集影响 | 第39-41页 |
5.4 讨论 | 第41-42页 |
5.4.1 Ca~(2+)及壳聚糖处理对GABA富集影响 | 第41页 |
5.4.2 发芽温度、时间及pH值对糙米内GABA富集影响 | 第41-4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43-45页 |
6.1 结论 | 第43页 |
6.2 创新点及意义 | 第43-44页 |
6.3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