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A,就B”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以印尼优利联学生为考察对象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第1章 绪言 | 第8-12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8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3.1 假设复句的研究 | 第9-10页 |
1.3.2“要不是A,就B”的研究 | 第10-12页 |
第2章“要不是A,就B”的偏误类型与原因 | 第12-23页 |
2.1“要不是A,就B”的习得偏误实例与类型 | 第12-18页 |
2.1.1 句法偏误 | 第12-15页 |
2.1.2 语义偏误 | 第15页 |
2.1.3 语用偏误 | 第15-18页 |
2.2“要不是A,就B”的偏误原因 | 第18-23页 |
2.2.1 语际迁移 | 第18-19页 |
2.2.2 语内迁移 | 第19-20页 |
2.2.3 媒介语的影响 | 第20-21页 |
2.2.4 教学失误 | 第21-23页 |
第3章“要不是A,就B”的教学策略 | 第23-27页 |
3.1 针对偏误类型的教学策略 | 第23-24页 |
3.2 针对偏误原因的教学策略 | 第24-25页 |
3.3 创设有效语境 | 第25-27页 |
第4章“要不是A,就B”的教案设计 | 第27-32页 |
4.1 教学对象 | 第27页 |
4.2 教材与课型 | 第27-28页 |
4.3 教学目的与要求 | 第28页 |
4.4 教学重点与难点 | 第28页 |
4.5 教学方法 | 第28页 |
4.6 课时安排 | 第28页 |
4.7 教学环节 | 第28-32页 |
4.7.1 语法点的导入(2-3 分钟) | 第28-29页 |
4.7.2 讲解(15-20 分钟) | 第29-30页 |
4.7.3 语法点的操练(12-15 分钟) | 第30-31页 |
4.7.4 归纳总结(2 分钟) | 第31-32页 |
第5章 结语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