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一)(类)词缀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二)表抽象事理义(类)词缀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7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表抽象事理义的名词性(类)词缀及其派生词概述 | 第17-30页 |
第一节 表抽象事理义的名词性(类)词缀的定义及范围 | 第17-18页 |
一、表抽象事理义的名词性(类)词缀的定义 | 第17页 |
二、表抽象事理义的名词性(类)词缀的范围 | 第17-18页 |
第二节 表抽象事理义的名词性(类)词缀的特点 | 第18-23页 |
一、语义特点分析 | 第19-22页 |
二、语法特点分析 | 第22页 |
三、语用特点分析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派生抽象名词构词框架对词根的选择 | 第23-25页 |
一、名词性词根构成的抽象名词 | 第23-24页 |
二、动词性词根构成的抽象名词 | 第24页 |
三、形容词性词根构成的抽象名词 | 第24-25页 |
第四节 派生式抽象名词的整体特征分析 | 第25-30页 |
一、语义特征分析 | 第26-28页 |
二、语法特征分析 | 第28页 |
三、语用特征分析 | 第28-30页 |
第二章 表抽象事理义的(类)词缀及其派生词的现状考察 | 第30-40页 |
第一节 表抽象事理义(类)词缀及其派生词在大纲中的考察 | 第30-33页 |
一、表抽象事理义的(类)词缀的现状考察 | 第30-32页 |
二、派生式抽象名词的现状考察 | 第32-33页 |
第二节 表抽象事理义(类)词缀及其派生词在教材中的考察 | 第33-37页 |
一、表抽象事理义的(类)词缀的现状考察 | 第34-35页 |
二、派生式抽象名词的现状考察 | 第35-37页 |
第三节 大纲和教材处理优劣现状的分析及问题改进 | 第37-40页 |
一、优点总结 | 第37页 |
二、问题分析 | 第37-38页 |
三、改进建议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派生式抽象名词在中介语语料系统中的偏误考察 | 第40-51页 |
第一节 派生式抽象名词的偏误类型归纳 | 第40-46页 |
一、构词形式的习得偏误 | 第40-41页 |
二、词汇意义的理解偏误 | 第41-44页 |
三、词汇用法的把握偏误 | 第44-46页 |
第二节 派生式抽象名词的偏误原因分析 | 第46-51页 |
一、偏误原因的具体性分析 | 第47-49页 |
二、偏误原因的整体性总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派生式抽象名词教学策略及方法的探讨 | 第51-59页 |
第一节 派生式抽象名词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51-52页 |
一、派生式抽象名词教学的必要性 | 第51-52页 |
二、派生式抽象名词教学的可行性 | 第52页 |
第二节 派生式抽象名词的教学策略探究 | 第52-55页 |
一、重视派生式抽象名词的教学 | 第52-53页 |
二、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的重点 | 第53-54页 |
三、采取相应的偏误预防措施 | 第54页 |
四、派生式抽象名词的教学要与时俱进 | 第54-55页 |
第三节 派生式抽象名词教学方法的探讨 | 第55-59页 |
一、构词规则的教学 | 第55-56页 |
二、词汇意义的讲解 | 第56-57页 |
三、词汇用法的讲练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后记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