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谢榛《四溟诗话》诗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7页
第一章 作者及成书背景第17-28页
    第一节 生平经历第17-21页
        一、窘困的布衣生活第17-19页
        二、“山人”的身份第19-20页
        三、谢榛的价值取向第20-21页
    第二节 时代背景第21-24页
        一、前赴后继的复古运动第21-22页
        二、苟延残喘的藩府制度第22-23页
        三、风雅并重的吴中风范第23-24页
    第三节 削名“后七子”第24-28页
        一、义结“七子”第24-25页
        二、李、谢决裂第25-26页
        三、削名事件成因及影响第26-28页
第二章 以“格调”为主的理论构建第28-40页
    第一节“格调论”的内涵及其流变第28-30页
    第二节 谢榛的“格调论”第30-35页
        一、以盛唐为法第30-31页
        二、以“气格”为主第31-33页
        三、讲究“英雄气象”第33-35页
    第三节 入“格调”之法第35-40页
        一、“中正参伍”第35-36页
        二、“养”“悟”并举第36-37页
        三、“三要说”第37-40页
第三章 以“兴”为主的作诗观第40-48页
    第一节“兴”之流变第40-42页
    第二节“天机”与“兴”第42-44页
    第三节“兴”之构成要素第44-48页
第四章 以“真”为原则的批评观第48-53页
    第一节“作诗不宜逼真”第48-49页
    第二节“直写性情”第49-50页
    第三节“作诗勿自满”第50-53页
第五章 《四溟诗话》的局限与意义第53-57页
    第一节 《四溟诗话》的局限第53-55页
        一、工于改诗第53-54页
        二、尊唐抑宋第54-55页
    第二节 《四溟诗话》的意义第55-57页
        一、令诗话理论渐趋完备第55-56页
        二、以人格力量启迪后世第56-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后记第61-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表抽象事理义的名词性(类)词缀及其派生词的教学研究
下一篇:泰国学生汉语“看把+NP+X+的”句式习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