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2页 |
| ·泡菜原料减损与保鲜技术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 第9页 |
| ·采后物流与贮运保鲜技术落后 | 第9-10页 |
| ·壳聚糖涂膜生物保鲜技术 | 第10页 |
| ·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 ·本论文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2 泡菜原料质量控制体系设计与建立 | 第12-21页 |
| ·原料采收与成品质量控制技术路线 | 第12页 |
| ·技术体系的设计与建立 | 第12-13页 |
| ·原料采收环节质量控制效果分析 | 第13-15页 |
| ·原料品质对泡菜保鲜与生产品质分析 | 第13-15页 |
| ·原料运输环节的质量控制 | 第15-18页 |
| ·不同包装方式对原料质量与损耗的影响 | 第15-16页 |
| ·原料装卸质量的控制与改进 | 第16-17页 |
| ·原料运输质量的控制与改进 | 第17-18页 |
| ·采收、包装、运输与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 第18-19页 |
| ·采收、包装、运输技术体系构建 | 第18-19页 |
| ·采收、包装、运输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 第19页 |
| ·小结 | 第19-21页 |
| 3 泡菜原料专用生物保鲜剂关键技术研究 | 第21-28页 |
|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 ·试验试材 | 第21页 |
| ·试验药品 | 第21页 |
| ·试验仪器 | 第21页 |
| ·试验方法 | 第21-23页 |
| ·壳聚糖肉桂精油涂膜生物保鲜剂制备工艺 | 第21页 |
| ·壳聚糖浓度的选择 | 第21-22页 |
| ·肉桂精油浓度的选择 | 第22页 |
| ·成膜助剂丙三醇浓度的选择 | 第22页 |
| ·吐温-80 浓度的选择 | 第22页 |
| ·剪切速率的选择 | 第22页 |
| ·保鲜剂配方的正交优化设计 | 第22-23页 |
| ·基本配方优化 | 第23页 |
| ·数据处理 | 第2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3-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4 生物保鲜剂与节能气调对甜椒、青椒泡菜原料品质的影响 | 第28-37页 |
| ·试验试材与主要仪器 | 第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 ·保鲜涂膜的制备 | 第28页 |
| ·样品处理 | 第28-29页 |
| ·测定方法 | 第29-30页 |
| ·失重率测定 | 第29页 |
| ·腐烂指数 | 第29页 |
| ·Vc 含量测定 | 第29页 |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 第29-30页 |
| ·感官评价 | 第30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 ·综合保鲜技术对甜椒原料贮藏品质的影响 | 第30-33页 |
| ·综合保鲜技术对泡菜原料青菜贮藏品质的影响 | 第33-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5 保鲜原料生产胡萝卜泡菜研究 | 第37-42页 |
| ·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37页 |
| ·原材料 | 第37页 |
| ·主要试剂 | 第37页 |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7页 |
|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 ·工艺流程 | 第37-38页 |
| ·操作要点 | 第38页 |
| ·测定方法 | 第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1页 |
| ·泡菜质构性的动态变化 | 第38-39页 |
| ·泡菜卤 pH 的动态变化 | 第39-40页 |
| ·泡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40页 |
| ·泡菜卤乳酸菌数的动态变化 | 第40-41页 |
| ·泡菜感官品质评价 | 第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结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