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对泰汉语教学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5页
    1.1 选题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0-13页
        1.2.1 汉语形容词重叠式本体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泰语形容词重叠式本体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汉、泰形容词重叠式的对比研究现状第12页
        1.2.4 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状况第12-13页
    1.3 本文研究的范围和方法第13-15页
2 汉泰形容词重叠式的对比研究第15-28页
    2.1 汉泰形容词重叠形式构成第15-19页
        2.1.1 主要重叠形式第15-17页
        2.1.2 重叠形式对应性差异的分析第17-19页
    2.2 汉泰形容词重叠式的声调第19页
    2.3 汉泰形容词重叠式的意义变化第19-23页
        2.3.1 词汇意义第20页
        2.3.2 语法意义第20-23页
    2.4 汉泰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第23-28页
        2.4.1 组合功能第23-26页
        2.4.2 聚合功能及与“de”的搭配第26-28页
3 泰国学习者习得形容词重叠式的调查第28-36页
    3.1 语料库中泰国学习者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料考察第28-30页
        3.1.1 语料库语料考察对象第28页
        3.1.2 语料库语料考察过程和结果第28-30页
    3.2 泰国学习者习得形容词重叠式的问卷调查报告第30-36页
        3.2.1 问卷调查的目的和方法第30-31页
        3.2.2 调查问卷设计说明第31页
        3.2.3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第31-36页
4 泰国学习者习得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偏误分析第36-45页
    4.1 偏误类型第36-42页
        4.1.1 重叠形式偏误第36-37页
        4.1.2 搭配偏误第37-38页
        4.1.3 “de”的偏误第38-40页
        4.1.4 其他偏误第40-42页
    4.2 偏误原因第42-45页
        4.2.1 母语先入为主的消极影响第43-44页
        4.2.2 汉语规则的机械类推第44页
        4.2.3 避难就易、避生就熟的习得策略第44-45页
5 形容词重叠式与对泰汉语教学第45-56页
    5.1 形容词重叠式成为对泰汉语教学难点的原因分析第45-53页
        5.1.1 教材编排的不足第45-52页
        5.1.2 教师的教学失当第52页
        5.1.3 学生自身因素的制约第52-53页
    5.2 教学思考及建议第53-56页
        5.2.1 教材编写方面第53-54页
        5.2.2 教师教学方面第54-55页
        5.2.3 学习者方面第55-56页
6 结语第56-58页
    6.1 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第56-57页
    6.2 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的研究思路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附录1第61-64页
附录2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然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对不对”“对”研究
下一篇:沈璟戏曲用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