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自然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对不对”“对”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选题缘由第9页
    1.2 研究现状综述第9-17页
        1.2.1 自然口语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话语标记的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3 “对不对”的相关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4 “对”的相关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 研究意义第17-18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语料及研究方法第18-26页
    2.1 理论基础第18-23页
        2.1.1 浮现语法第19-21页
        2.1.2 会话分析理论第21-22页
        2.1.3 动语言学第22-23页
    2.2 语料收集、来源和转写第23-25页
        2.2.1 语料的收集第23-24页
        2.2.2 会话话语语料的来源第24页
        2.2.3 语料转写符号说明第24-25页
    2.3 研究方法第25-26页
第三章 话语标记“对不对”第26-51页
    3.1 导言第26-28页
    3.2 “对不对”的序列位置分布及其语音特征第28-36页
        3.2.1 话轮之中第29-31页
        3.2.2 话轮之尾第31-33页
        3.2.3 话轮之首第33-34页
        3.2.4 独立话轮第34-36页
    3.3 “对不对”的功能第36-47页
        3.3.1 话轮之中“对不对”的话语功能第36-41页
        3.3.2 话轮之尾“对不对”的话语功能第41-45页
        3.3.3 话轮之首“对不对”的话语功能第45-46页
        3.3.4 独立话轮“对不对”的话语功能第46-47页
    3.4 “对不对”的分布与交际角色第47页
    3.5 话语标记“对不对”形成的原因和机制第47-51页
        3.5.1 内因——所处的话语环境影响第48-49页
        3.5.2 外因——主观化与交互主观化的结果第49-50页
        3.5.3 外因——口语语体中的高频使用第50页
        3.5.4 外因——交际角色的地位影响第50-51页
第四章 话语标记“对”第51-68页
    4.1 导言第51-52页
    4.2 “对”的话语序列位置第52-53页
    4.3 “对”的序列位置和功能第53-64页
        4.3.1 话轮之首“对”的话语功能第53-56页
        4.3.2 独立话轮“对”和反馈项“对”的话语功能第56-60页
        4.3.3 话轮之中“对”的话语标记功能第60-63页
        4.3.4 话轮之尾“对”的话语功能第63-64页
    4.4 “对”话语标记功能形成的原因第64-68页
        4.4.1 频率影响及其惯例化第65页
        4.4.2 互动性的影响和交互主观性第65-68页
第五章 总结第68-73页
    5.1 话语标记“对不对”“对”形式特征和功能上的共性第68-70页
        5.1.1 语音形式共性第68页
        5.1.2 句法形式共性第68-69页
        5.1.3 功能共性第69-70页
    5.2 从跨语言角度看“对不对”“对”类话语标记第70-71页
    5.3 基本结论第71页
    5.4 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后继研究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9页
后记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异化翻译策略在中国特色词汇英译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的对泰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