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选题的来源及相关的概念 | 第8-10页 |
一 选题的来源 | 第8页 |
二 “文化”的概念 | 第8-9页 |
三 “跨文化交际”的创立与发展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 有关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交际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 有关其他赴任国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交际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第三节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6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影响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 | 第16-19页 |
第一节 影响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交际的外部因素 | 第16-18页 |
一 汉办的支持 | 第16页 |
二 泰方学校的支持 | 第16-17页 |
三 其他人的支持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影响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交际的内部因素 | 第18-19页 |
一 汉语教师志愿者自身的心理素质 | 第18页 |
二 汉语教师志愿者自身的期望值 | 第18页 |
三 汉语教师志愿者对异文化的接纳程度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 第19-35页 |
第一节 物态文化 | 第19-24页 |
一 案例及其分析 | 第19-23页 |
二 解决策略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制度文化 | 第24-27页 |
一 案例及其分析 | 第24-26页 |
二 解决策略 | 第26-27页 |
第三节 行为文化 | 第27-32页 |
一 案例及其分析 | 第27-31页 |
二 解决策略 | 第31-32页 |
第四节 心态文化 | 第32-35页 |
一 案例及其分析 | 第32-34页 |
二 解决策略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对提高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建议 | 第35-41页 |
第一节 外派前的建议 | 第35-39页 |
一 选拔阶段的建议 | 第35-36页 |
二 培训阶段的建议 | 第36-37页 |
三 赴任准备阶段的建议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外派后的建议 | 第39-41页 |
一 在岗期间的建议 | 第39页 |
二 离任后的建议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个人简历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