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俄存在句句法结构及语义对比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 第8-10页 |
1.1.1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1.2 研究价值 | 第9-10页 |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 第10-11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1.2.2 研究的范围 | 第10页 |
1.2.3 关于存在句界定的问题 | 第10-11页 |
1.3 方法与材料 | 第11页 |
1.4 相关研究述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汉语存在句本体特征 | 第13-26页 |
2.1 汉语存在句的句法结构 | 第13-20页 |
2.1.1 构成三要素 | 第13-19页 |
2.1.2 句法功能 | 第19-20页 |
2.2 汉语存在句的语义功能 | 第20-26页 |
2.2.1 处所词语的语义 | 第21页 |
2.2.2 存在动词的语义 | 第21-24页 |
2.2.3 存在主体的语义 | 第24-25页 |
2.2.4 语义功能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俄语存在句的本体特征 | 第26-38页 |
3.1 句法结构 | 第27-31页 |
3.1.1 构成三要素 | 第27-30页 |
3.1.2 句子成分的句法功能 | 第30-31页 |
3.2 语义功能 | 第31-38页 |
3.3.1 处所区域词的语义 | 第32-34页 |
3.3.2 存在动词的语义 | 第34-35页 |
3.3.3 存在物名词的语义 | 第35-37页 |
3.3.4 语义功能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汉俄语存在句对比分析 | 第38-50页 |
4.1 结构形式对比 | 第38-43页 |
4.1.1 三要素的填充情况对比 | 第38-42页 |
4.1.2 句法功能对比 | 第42-43页 |
4.2 语义对比 | 第43-48页 |
4.2.1 处所词语的语义对比 | 第44-45页 |
4.2.2 存在动词的语义对比 | 第45页 |
4.2.3 存在主体的语义对比 | 第45-47页 |
4.2.4 语义功能对比 | 第47-48页 |
4.3 语用对比 | 第48-50页 |
第五章 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的问题 | 第50-52页 |
5.1 汉俄语存在句的句法结构方面的问题 | 第50页 |
5.2 汉俄语存在句的语义方面的问题 | 第50-51页 |
5.3 汉俄语存在句的语用方面的问题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