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空间维度形容词对比研究及集合式词汇教学设计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一、绪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0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二、英汉空间维度形容词对比 | 第14-32页 |
2.1 高—低与high—low对比 | 第14-18页 |
2.1.1 “高、低”空间维度领域对比 | 第14-15页 |
2.1.2 隐喻义对比 | 第15-18页 |
2.2 宽—窄与wide—narrow对比 | 第18-19页 |
2.2.1 “宽、窄”空间维度领域对比 | 第18页 |
2.2.2 隐喻义对比 | 第18-19页 |
2.3 深—浅与deep—shallow对比 | 第19-22页 |
2.3.1 “深、浅”空间维度领域对比 | 第19-20页 |
2.3.2 隐喻义对比 | 第20-22页 |
2.4 长—短与long— short对比 | 第22-24页 |
2.4.1 “长、短”空间维度领域对比 | 第22页 |
2.4.2 隐喻义对比 | 第22-24页 |
2.5 厚—薄与thick—thin对比 | 第24-25页 |
2.5.1 “厚、薄”空间维度领域对比 | 第24页 |
2.5.2 隐喻义对比 | 第24-25页 |
2.6 粗—细与thick—thin对比 | 第25-27页 |
2.6.1 “粗、细”空间维度领域对比 | 第25-26页 |
2.6.2 隐喻义对比 | 第26-27页 |
2.7 大—小与big—small对比 | 第27-29页 |
2.7.1 “大、小”空间维度领域对比 | 第27页 |
2.7.2 隐喻义对比 | 第27-29页 |
2.8 远—近与far—near对比 | 第29-32页 |
2.8.1“远、近”空间维度领域对比 | 第29页 |
2.8.2 隐喻义对比 | 第29-32页 |
三、汉语空间维度形容词的集合式词汇教学设计 | 第32-43页 |
3.1 集合式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32-36页 |
3.1.1 语言学理论基础 | 第32-34页 |
3.1.2 心理学方面的理论 | 第34-35页 |
3.1.3 教育学方面的有关理论 | 第35-36页 |
3.2 汉语空间维度形容词的教学设计 | 第36-43页 |
3.2.1 教学对象 | 第36-37页 |
3.2.2 教学性质 | 第37页 |
3.2.3 教学策略 | 第37页 |
3.2.4 教学内容 | 第37-38页 |
3.2.5 教学设计 | 第38-43页 |
四、针对汉语空间维度形容词集合式词汇教学的建议 | 第43-44页 |
五、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表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