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锦橙皮中多甲氧基黄酮抑菌抗氧化活性研究

摘要第10-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缩略语表第16-1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35页
    1 引言第17页
    2 柑橘属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第17-30页
        2.1 柑橘属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及化学结构第17-20页
        2.2 柑橘属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第20-22页
            2.2.1 有机溶剂浸提法第20页
            2.2.2 微波辅助提取法第20-21页
            2.2.3 超声波提取法第21页
            2.2.4 酶解法第21页
            2.2.5 超临界CO_2萃取法第21-22页
        2.3 柑橘属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方法第22页
            2.3.1 柱层析法第22页
            2.3.2 高速逆流色谱法第22页
        2.4 柑橘属黄酮类化合物的检测与鉴定方法第22-26页
            2.4.1 分光光度法第22-23页
            2.4.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第23-24页
            2.4.3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第24-25页
            2.4.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第25页
            2.4.5 核磁共振光谱法(NMR)第25-26页
        2.5 柑橘属黄酮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第26-30页
            2.5.1 抗氧化活性第26-27页
            2.5.2 抑菌活性第27页
            2.5.3 抗癌抗肿瘤活性第27-29页
            2.5.4 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第29页
            2.5.5 抗炎、抗过敏、镇痛作用第29-30页
        2.6 柑橘属黄酮化合物的应用第30页
    3 植物防腐剂抑菌机制研究进展第30-32页
    4 植物抗氧化剂协同作用第32-33页
    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3-34页
    6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34-35页
第二章 锦橙皮中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第35-45页
    1 引言第35-3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6-38页
        2.1 实验材料第36页
        2.2 实验试剂第36页
        2.3 实验设备与仪器第36-37页
        2.4 实验方法第37-38页
            2.4.1 标准曲线的制备第37页
            2.4.2 酶法提取的工艺条件第37页
            2.4.3 热回流法提取工艺第37-38页
            2.4.4 超声法提取工艺第38页
            2.4.5 数据处理第3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8-43页
        3.1 酶解法单因素实验第38-41页
            3.1.1 酶液浓度的影响第38页
            3.1.2 酶解温度的影响第38-39页
            3.1.3 酶解时间的影响第39-40页
            3.1.4 pH值的影响第40页
            3.1.5 料液比的影响第40-41页
            3.1.6 乙醇浓度的影响第41页
        3.2 酶解法正交实验第41-42页
        3.3 不同提取法提取效果的比较第42-43页
    4 讨论第43-45页
第三章 锦橙皮中PMFs的分离鉴定及不同柑橘品种差异分析第45-66页
    1 引言第45-4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6-48页
        2.1 实验材料第46页
        2.2 实验试剂第46页
        2.3 实验设备与仪器第46-47页
        2.4 实验方法第47-48页
            2.4.1 PMFs制备第47页
            2.4.2 HPLC分析第47页
            2.4.3 PMFs HPLC-MS分析第47页
            2.4.4 PMFs的纯化和NMR分析第47-48页
            2.4.5 数据分析第4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8-64页
        3.1 锦橙皮中PMFs的HPLC分析第48页
        3.2 锦橙皮中PMFs的结构鉴定第48-63页
        3.3 不同柑橘品种中PMFs各组分含量第63-64页
    4 讨论第64-66页
        4.1 PMFs结构分析第64-65页
        4.2 不同柑橘品种中PMFs各组分含量分析第65-66页
第四章 锦橙皮中PMFs提取物抑菌活性评价第66-75页
    1 引言第6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66-69页
        2.1 实验材料第66-67页
            2.1.1 供试样品第66页
            2.1.2 供试菌种第66页
            2.1.3 培养基第66-67页
        2.2 实验试剂第67页
        2.3 实验设备与仪器第67-68页
        2.4 实验方法第68-69页
            2.4.1 PMFs提取物的制备第68页
            2.4.2 细菌抑菌活性测定第68页
            2.4.3 霉菌抑菌活性测定第68-69页
            2.4.4 MIC的测定第69页
            2.4.5 样品药效持久性测定第69页
            2.4.6 数据处理第6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9-73页
        3.1 PMFs提取物对细菌的抑制效果第69页
        3.2 PMFs提取物对霉菌的抑制效果第69-70页
        3.3 PMFs提取物对微生物的MIC测定第70-71页
        3.4 PMFs提取物药效持续时间的测定第71-73页
            3.4.1 不同浓度PMFs提取物对细菌的药效持久性第71-73页
            3.4.2 不同浓度PMFs提取物对霉菌的药效持久性第73页
    4 讨论第73-75页
第五章 锦橙皮中PMFs对假单胞菌的抑制机理初探第75-94页
    1 引言第7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75-79页
        2.1 实验材料第75-76页
            2.1.1 供试样品第75-76页
            2.1.2 供试菌种第76页
            2.1.3 培养基第76页
        2.2 实验试剂第76页
        2.3 实验设备与仪器第76-77页
        2.4 实验方法第77-79页
            2.4.1 NOB和TAN抑菌活性的测定第77页
            2.4.2 菌体处理第77页
            2.4.3 PMFs对假单胞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第77-78页
            2.4.4 假单胞菌胞内成分的泄露第78页
            2.4.5 PMFs对假单胞菌体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第78页
            2.4.6 PMFs对假单胞菌能量系统的影响第78-79页
            2.4.7 数据分析第7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79-90页
        3.1 NOB和TAN对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第79-81页
            3.1.1 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第79-80页
            3.1.2 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第80-81页
        3.2 NOB和TAN对假单胞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第81-83页
        3.3 NOB和TAN对假单胞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第83-85页
            3.3.1 对假单胞菌培养液中还原糖浓度的影响第83-84页
            3.3.2 对假单胞菌培养液中胞内酶活性的影响第84-85页
        3.4 NOB和TAN对假单胞菌体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第85-87页
        3.5 PMFs对假单胞菌能量系统的影响第87-90页
            3.5.1 PMFs对假单胞菌体中SDH和MDH活性的影响第87-89页
            3.5.2 PMFs对假单胞菌体中ATP酶活性的影响第89-90页
    4 讨论第90-94页
        4.1 对假单胞菌细胞膜的影响第90-91页
        4.2 对假单胞菌物质能量代谢的影响第91-92页
        4.3 PMFs抑菌活性构效关系分析第92-94页
第六章 PMFs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第94-107页
    1 引言第94-9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95-97页
        2.1 实验材料第95页
        2.2 实验试剂第95页
        2.3 实验设备与仪器第95页
        2.4 实验方法第95-97页
            2.4.1 PMFs提取物制备第95页
            2.4.2 PMFs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清除作用第95页
            2.4.3 PMFs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第95页
            2.4.4 PMFs提取物对过氧化氢清除作用第95-96页
            2.4.5 PMFs提取物对DNA损失保护作用第96页
            2.4.6 氨基酸或有机酸对PMFs提取物清除超氧阴离子协同作用的计算第96页
            2.4.7 数据分析第96-9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97-105页
        3.1 PMFs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第97页
        3.2 PMFs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第97-98页
        3.3 PMFs提取物对过氧化氢的清除作用第98-99页
        3.4 PMFs提取物对DNA损伤保护作用第99-100页
        3.5 氨基酸或有机酸对PMFs提取物清除超氧阴离子的影响第100-105页
            3.5.1 氨基酸与PMFs提取物共混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第100-103页
            3.5.2 有机酸与PMFs提取物共混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第103-105页
    4 讨论第105-107页
第七章 锦橙皮中PMFs提取物对冷却肉的保鲜效果研究第107-114页
    1 引言第10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07-109页
        2.1 实验材料第107页
        2.2 实验试剂第107-108页
        2.3 实验设备与仪器第108页
        2.4 实验方法第108-109页
            2.4.1 PMFs制备第108页
            2.4.2 冷却肉的处理第108-109页
            2.4.3 理化指标评价第109页
            2.4.4 微生物指标检测第109页
            2.4.5 数据分析第10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09-113页
        3.1 PMFs对冷却肉色泽的影响第109-110页
        3.2 PMFs对冷却肉pH值的影响第110-111页
        3.3 PMFs对冷却肉TVB-N值的影响第111-112页
        3.4 PMFs对冷却肉抑菌效果的研究第112-113页
    4 讨论第113-114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14-118页
    1 主要结论第114-116页
    2 展望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第133-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减刑假释实施程序研究
下一篇:安妥岭斑岩钼矿的成因及其深部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