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7页 |
一、研究价值和意义 | 第8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8-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四、研究语料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趋向补语“上、下、上来、上去、下来、下去”的概述 | 第17-33页 |
第一节 趋向补语“上”以及复合趋向补语“上来、上去”的概述 | 第17-23页 |
一、“上”的语义功能 | 第17-22页 |
二、“上来、上去”的语义功能 | 第22-23页 |
第二节 趋向补语“下”以及复合趋向补语“下来、下去”的概述 | 第23-30页 |
一、“下”的语义功能 | 第23-29页 |
二、“下来、下去”的语义功能 | 第29-30页 |
第三节 趋向补语“上、下、上来、上去、下来、下去”的语法结构 | 第30-33页 |
一、趋向补语“上、下”语法结构 | 第30-31页 |
二、趋向补语“上来、上去、下来、下去”的语法结构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趋向补语教学概述 | 第33-45页 |
第一节 大纲中的趋向补语 | 第33-37页 |
一、《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的趋向补语 | 第33-35页 |
二、《HSK词汇等级大纲》中的趋向补语 | 第35-37页 |
第二节《发展汉语》中趋向补语教学 | 第37-39页 |
一、教材内容 | 第37页 |
二、教材解释说明方法分析 | 第37-39页 |
第三节《成功之路》中趋向补语教学 | 第39-43页 |
一、教材内容 | 第39页 |
二、教材解释说明方法分析 | 第39-43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留学生在习得趋向补语时的偏误分析 | 第45-56页 |
第一节 偏误类型分析 | 第45-53页 |
一、“来、去”引起的偏误 | 第45-46页 |
二、趋向补语残缺 | 第46-48页 |
三、搭配不当 | 第48-49页 |
四、误加趋向补语 | 第49-50页 |
五、误用趋向补语 | 第50-51页 |
六、语序错误 | 第51-52页 |
七、回避使用 | 第52-53页 |
第二节 偏误原因分析 | 第53-55页 |
一、语际干扰 | 第53-54页 |
二、语内干扰 | 第54-55页 |
三、趋向补语的复杂性 | 第55页 |
四、学习策略、交际策略的干扰 | 第55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趋向补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 第56-64页 |
第一节 趋向补语教学 | 第56-59页 |
一、简单趋向补语 | 第56-57页 |
二、复合趋向补语 | 第57-58页 |
三、教学方法 | 第58-59页 |
第二节 教学设计 | 第59-63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63-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