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置极限义程度补语“不行”考察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1.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程度补语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2.2 程度补语“不行”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语料来源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程度补语“不行”的句法分析 | 第16-33页 |
2.1 “X得不行”的语法特征 | 第16-20页 |
2.1.1 补语标记 | 第16-17页 |
2.1.2 句法功能 | 第17-19页 |
2.1.3 成句特征 | 第19-20页 |
2.2 “X得不行”的述词选择范围 | 第20-28页 |
2.2.1 形容词类 | 第20-24页 |
2.2.2 动词类 | 第24-27页 |
2.2.3 名词类 | 第27-28页 |
2.3 “X得不行”的述词音节特征 | 第28-29页 |
2.4 “X得不行”的共现特征及限制条件 | 第29-33页 |
2.4.1 与介词连用 | 第29-30页 |
2.4.2 与助词共现 | 第30-31页 |
2.4.3 与副词共现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程度补语“不行”的语义探析 | 第33-39页 |
3.1 历时演变 | 第33-35页 |
3.2 共时分析 | 第35-37页 |
3.2.1 极限义 | 第35-36页 |
3.2.2 主观性 | 第36-37页 |
3.3 语义虚化 | 第37-39页 |
3.3.1 词汇意义抽象化 | 第37页 |
3.3.2 句法功能定型化 | 第37-38页 |
3.3.3 表达功能专职化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程度补语“不行”的语法化 | 第39-45页 |
4.1 过程 | 第39页 |
4.2 动因 | 第39-41页 |
4.2.1 创新用法 | 第39-40页 |
4.2.2 误解误用 | 第40页 |
4.2.3 语用理据 | 第40-41页 |
4.3 机制 | 第41-45页 |
4.3.1 重新分析和类推 | 第42页 |
4.3.2 隐喻和转喻 | 第42-43页 |
4.3.3 主观性和主观化 | 第43-45页 |
第五章 程度补语“不行”的功能考察 | 第45-51页 |
5.1 评价功能 | 第45-46页 |
5.2 修辞效果 | 第46-47页 |
5.2.1 夸张 | 第46页 |
5.2.2 陌生化 | 第46-47页 |
5.3 感情色彩 | 第47-49页 |
5.4 应用范围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1-53页 |
6.1 结论 | 第51页 |
6.2 不足和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