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化学论文

鲜味受体T1R1/T1R3的结构模拟及其与鲜味六肽作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1页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鲜味肽概述第12页
    1.2 鲜味受体研究进展第12-14页
    1.3 分子模拟第14-22页
        1.3.1 同源建模第15-16页
        1.3.2 分子对接第16-18页
        1.3.3 分子动力学第18-19页
        1.3.4 结合自由能计算第19-22页
    1.4 课题立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1.4.1 立题依据第22-23页
        1.4.2 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鲜味受体同源建模第24-29页
    2.1 实验材料第24页
    2.2 计算平台第24-25页
        2.2.1 硬件平台第24页
        2.2.2 软件平台第24-25页
    2.3 实验方法第25-27页
        2.3.1 模型构建第26页
        2.3.2 模型优化第26页
        2.3.3 模型评估第26-27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7-28页
        2.4.1 鲜味受体T1R1/T1R3胞外建模模型第27页
        2.4.2 鲜味受体模型评估第27-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鲜味六肽与鲜味受体的分子对接第29-40页
    3.1 实验材料第29-30页
    3.2 计算平台第30页
    3.3 实验方法第30-31页
        3.3.1 鲜味六肽结构确定第30页
        3.3.2 鲜味六肽与鲜味受体的分子对接第30-31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31-39页
        3.4.1 优化后的鲜味六肽第31-34页
        3.4.2 鲜味六肽与鲜味受体的分子对接第34-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鲜味六肽与鲜味受体复合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第40-51页
    4.1 实验材料第40-41页
    4.2 计算平台第41页
    4.3 实验方法第41-42页
        4.3.1 复合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第41-42页
        4.3.2 结合自由能计算第42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42-50页
        4.4.1 MD模拟过程中体系的稳定性第42-44页
        4.4.2 鲜味受体与六肽的相互作用分析第44-48页
        4.4.3 构象变化分析第48-49页
        4.4.4 结合能分析第49-50页
    4.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51-53页
    5.1 结论第51页
    5.2 展望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附录第58-63页
    附录1第58-61页
    附录2第61-62页
    附录3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gent模型的PECVD仿真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
下一篇:面向元器件重用的废弃线路板拆解加热均匀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