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大黄和黄芩抑菌活性物质追踪及其抑菌机理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绪论第12-20页
 1 大黄的药理学活性第12-14页
   ·泻下作用第12页
   ·抗肿瘤作用第12页
   ·保肝作用第12-13页
   ·抑菌作用第13页
   ·抗氧化特性第13页
   ·抗病毒作用第13-14页
   ·抗炎作用第14页
 2 大黄主要化学成分第14-15页
   ·大黄蒽醌类第14页
   ·蒽酮类成分第14页
   ·二苯乙烯苷类第14页
   ·鞣质类化合物第14页
   ·多糖类成分第14-15页
 3 黄芩的药理学活性第15-17页
   ·抗菌作用第15页
   ·抗氧化第15页
   ·抗炎第15页
   ·抗癌第15-16页
   ·抗病毒第16页
   ·抑制变态反应第16页
   ·利胆保肝作用第16页
   ·降血脂作用第16-17页
 4 黄芩主要化学成分第17-18页
   ·黄酮类化合物第17页
   ·挥发油类成分第17页
   ·黄芩多糖第17页
   ·微量元素第17-18页
 5 植物抑菌活性成分的筛选方法第18-19页
   ·纸片扩散法第18页
   ·微量肉汤稀释法第18页
   ·E-试验第18-19页
 6 抗生素的主要抑菌机理第19-20页
   ·作用于细胞壁第19页
   ·作用于细胞膜第19页
   ·抑制蛋白质合成第19页
   ·作用于DNA和RNA第19-20页
第二章: 大黄、黄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物质追踪第20-3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0-23页
   ·实验材料第20页
   ·实验仪器第20页
   ·试验方法第20-23页
     ·实验前准备工作第20-21页
     ·植物材料的提取和萃取第21页
     ·大黄醇提物和各萃取组分的的抑菌圈直径测定第21-22页
     ·最低抑菌浓度 (MIC) 和最低杀菌浓度 (MBC) 的测定第22页
     ·大黄氯仿段、黄芩乙酸乙酯段萃取物的UPLC-MS-MS分析第22-23页
       ·大黄氯仿段萃取物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第22-23页
       ·黄芩乙酸乙酯段萃取物质谱条件和色谱条件第2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3-29页
   ·大黄醇提物和各分段萃取部分的抑菌圈直径第23-24页
   ·黄芩乙醇提取物和各分段萃取部分的抑菌圈直径第24页
   ·UPLC-MS/MS分析大黄氯仿部分主要化学成分结果第24-25页
   ·UPLC-MS/MS分析黄芩乙酸乙酯部分主要化学成分结果第25-26页
   ·大黄氯仿萃取部分主要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第26-27页
   ·大黄氯仿萃取部分主要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MIC和MBC第27-28页
   ·黄芩乙酸抑制组分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第28页
   ·大黄氯仿萃取部分主要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MIC和MBC第28-29页
 3 结论第29-32页
第二章:大黄酸和黄芩素抑制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机理研究第32-42页
 1 仪器与方法第32-34页
   ·材料与仪器第32页
   ·实验方法第32-34页
     ·大黄酸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第32页
     ·电导率的测量第32-33页
     ·核酸泄露第33页
     ·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第33-34页
 2 实验结果第34-41页
   ·大黄酸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第34-35页
   ·黄芩素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第35-36页
   ·大黄酸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菌液电导率的影响第36-38页
   ·大黄酸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总核酸泄露的影响第38-39页
   ·黄芩素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总核酸泄露的影响第39-40页
   ·大黄酸处理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电镜扫描的实验结果第40-41页
   ·黄芩素处理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电镜扫描结果第41页
 3 结论第41-42页
第四章:结论与展望第42-43页
 1 结论第42页
 2 展望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48-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藏开菲尔粒中优势菌的鉴定、分布与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五株芽孢杆菌新种的分离纯化及其鉴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