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3页 |
·细菌VBNC状态研究进展 | 第14-24页 |
·细菌VBNC状态的诱导因素 | 第14-16页 |
·细菌VBNC状态的检测 | 第16-19页 |
·VBNC状态细菌的复苏 | 第19-21页 |
·VBNC状态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21-23页 |
·细菌VBNC状态形成的机制 | 第23-24页 |
·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简介 | 第24-26页 |
·转录组学在细菌VBNC状态研究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蛋白质组学在细菌VBNC状态研究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简介 | 第26-29页 |
·高压二氧化碳对微生物的影响 | 第26-28页 |
·高压二氧化碳对酶的影响 | 第28页 |
·高压二氧化碳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 第28-29页 |
·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29-30页 |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30-33页 |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研究内容 | 第30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30-33页 |
第二章 HPCD对E.coli O157:H7 VBNC状态的诱导及复苏 | 第33-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8页 |
·试验材料 | 第33-34页 |
·试验仪器 | 第34页 |
·试验方法 | 第34-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E.coli O157:H7菌株脱毒性的鉴定 | 第38-40页 |
·E.coli O157:H7的生长曲线 | 第40页 |
·HPCD对E.coli O157:H7 VBNC状态的诱导 | 第40-41页 |
·VBNC状态E.coli O157:H7的复苏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本章结论 | 第44-45页 |
第三章 VBNC状态E.coli O157:H7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 第45-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5-48页 |
·试验材料 | 第45-46页 |
·试验仪器 | 第46页 |
·试验方法 | 第46-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2页 |
·VBNC状态E.coli O157:H7的胞内酶活性 | 第48-49页 |
·VBNC状态E.coli O157:H7的形态特征 | 第49-51页 |
·VBNC状态E.coli O157:H7的细胞膜流动性 | 第51页 |
·VBNC状态E.coli O157:H7对超声波处理的抗性 | 第51-52页 |
·讨论 | 第52-53页 |
·本章结论 | 第53-55页 |
第四章 组学方法分析HPCD诱导E. coli O157:H7形成VBNC状态的可能机制 | 第55-9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6-60页 |
·试验材料 | 第56页 |
·试验仪器 | 第56-57页 |
·试验方法 | 第57-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92页 |
·VBNC状态E.coli O157:H7的转录组分析 | 第60-67页 |
·VBNC状态E.coli O157:H7的蛋白质组分析 | 第67-90页 |
·HPCD诱导E.coli O157:H7形成VBNC状态的可能机制 | 第90-92页 |
·本章结论 | 第92-94页 |
第五章 VBNC状态E.coli O157:H7的酸、氧抗性及致病性分析 | 第94-10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4-98页 |
·试验材料 | 第94-95页 |
·试验仪器 | 第95页 |
·试验方法 | 第95-9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8-106页 |
·VBNC状态E.coli O157:H7的酸、氧抗性 | 第98-99页 |
·VBNC状态E.coli O157:H7的致病性 | 第99-106页 |
·讨论 | 第106-108页 |
·本章结论 | 第108-109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09-111页 |
·全文总结 | 第109-110页 |
·创新点 | 第110页 |
·展望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作者简介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