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果、蔬菜、坚果加工工业论文--基础科学论文

生长成熟与干制对枣果品质特性及其果胶多糖的形成规律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0-16页
图表目录第16-19页
缩略词表第19-21页
第一章 绪论第21-39页
   ·枣资源的分布情况第21-22页
   ·中国红枣产量的发展史第22页
   ·红枣的主要营养成分第22-23页
   ·红枣的主要活性成分第23-30页
     ·红枣多糖第23-24页
     ·三萜类化合物第24-25页
     ·酚类化合物第25-30页
     ·环核苷酸第30页
   ·红枣的药用保健价值第30-32页
     ·抗癌特性第30-31页
     ·抗氧化和延缓衰老第31页
     ·抗炎与增强免疫力第31页
     ·安眠镇静和抗焦虑第31-32页
     ·护肝特性第32页
   ·果实的质地概况第32-35页
     ·植物细胞壁与果胶多糖第32-33页
     ·果胶多糖降解变化第33-34页
     ·与果胶多糖降解有关的酶第34-35页
   ·枣果干制研究现状第35-36页
     ·枣果干燥薄层模型第35页
     ·枣果的干燥品质特性第35-36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6-37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37-38页
   ·研究内容第38-39页
第二章 不同品种枣果品质特性的研究第39-71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39-40页
     ·实验原料第39页
     ·实验试剂第39-40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40页
   ·实验方法第40-51页
     ·水分的测定第40页
     ·总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TSS)的测定第40-41页
     ·枣果横径、纵径、单重和可食率的测定第41页
     ·pH测定第41页
     ·维生素C(Ascorbic acid,Vc)含量的测定第41-42页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第42-43页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第43页
     ·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第43页
     ·有机酸含量的测定第43-44页
     ·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s,FAA)含量的测定第44-45页
     ·TPs的测定第45-46页
     ·TFs的测定第46-47页
     ·酚类物质的测定第47页
     ·抗氧化特性测定第47-49页
     ·三萜酸的测定第49-50页
     ·cAMP和cGMP的测定第50页
     ·α-生育酚和β-胡萝卜素的测定第50页
     ·挥发性成分的测定第50-51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51页
   ·结果与讨论第51-70页
     ·枣果大小、重量、含水量、可食率、pH、TA和TSS第51-52页
     ·不同品种枣果中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第52-54页
     ·不同品种枣果中有机酸组分及含量第54-55页
     ·不同品种枣果中FAA组分及含量第55-56页
     ·不同品种枣果中抗氧化特性第56-57页
     ·不同品种枣果中酚类物质组分及含量第57-59页
     ·不同品种枣果抗氧化特性及抗氧化成分的相关性分析第59页
     ·不同品种枣果中cAMP和cGMP含量第59-60页
     ·不同品种枣果中α-生育酚、β-胡萝卜素含量第60-61页
     ·不同品种枣果中三萜酸含量第61页
     ·不同品种品种枣果理化特性的主成分分析第61-64页
     ·不同品种品种枣果理化特性的聚类分析第64页
     ·不同品种枣果挥发性芳香物质组分及相对含量第64-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三章 不同品种枣果果胶多糖特性及相关酶活性研究第71-91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71-72页
     ·实验原料第71页
     ·实验试剂第71-72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72页
   ·实验方法第72-77页
     ·细胞壁物质(cell wall material,CWM)的制备第72页
     ·果胶组分的制备第72-73页
     ·WSP、CSP和SSP含量的测定第73-74页
     ·果胶单糖的组成和含量的测定第74-75页
     ·果胶分子量的测定第75-76页
     ·PME活性的测定第76页
     ·PG活性的测定第76-77页
     ·POD活性的测定第77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77页
   ·结果与讨论第77-90页
     ·不同品种枣果CWM含量第77-78页
     ·不同品种枣果果胶含量第78-79页
     ·不同品种枣果果胶中性糖组分及含量第79-85页
     ·不同品种枣果果胶Mw分布第85-88页
     ·不同品种枣果PME活性第88-89页
     ·不同品种枣果PG活性第89页
     ·不同品种枣果POD活性第89-90页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四章 ‘金丝小枣’在生长成熟过程品质特性的形成规律第91-118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91-92页
     ·实验原料第91页
     ·实验试剂第91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91-92页
   ·实验方法第92-97页
     ·水分的测定第92页
     ·TSS的测定第92页
     ·枣果横径、纵径和单果重的测定第92页
     ·pH测定第92页
     ·Vc含量的测定第92页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第92页
     ·还原糖的测定第92页
     ·TA的测定第92-93页
     ·有机酸的测定第93页
     ·FAA的测定第93页
     ·TPs的测定第93页
     ·TFs的测定第93页
     ·酚类物质的测定第93页
     ·抗氧化特性的测定第93页
     ·三萜酸的测定第93页
     ·cAMP和cGMP的测定第93页
     ·α-生育酚,β-胡萝卜素的测定第93-94页
     ·挥发性成分的测定第94页
     ·色泽的测定第94页
     ·枣果丙酮提取液的全波长扫描第94页
     ·叶绿素的测定第94-95页
     ·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和蔗糖转化酶的测定第95-97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97页
   ·结果与讨论第97-117页
     ·不同生长成熟期‘金丝小枣’基本理化指标的变化第97-98页
     ·不同生长成熟期‘金丝小枣’色泽的变化第98-99页
     ·不同生长成熟期‘金丝小枣’丙酮提取液全波长扫描第99页
     ·不同生长成熟期‘金丝小枣’中叶绿素的变化第99-100页
     ·不同生长成熟期‘金丝小枣’可溶性糖的变化第100-101页
     ·不同生长成熟期‘金丝小枣’SS、SPS和Ivr活性的变化第101-102页
     ·SPS、SS和Ivr和可溶性糖的相关性分析第102-103页
     ·不同生长成熟期‘金丝小枣’有机酸含量的变化第103-104页
     ·不同生长成熟期‘金丝小枣’FAA的变化第104-105页
     ·不同生长成熟期‘金丝小枣’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第105-106页
     ·不同生长成熟期‘金丝小枣’中酚类物质的变化第106-107页
     ·‘金丝小枣’抗氧化特性与抗氧化成分之间相关性分析第107-108页
     ·不同生长成熟期‘金丝小枣’三萜酸的变化第108-109页
     ·不同生长成熟期‘金丝小枣’cAMP和cGMP的变化第109页
     ·不同生长成熟期‘金丝小枣’α-生育酚、β-胡萝卜素的变化第109-110页
     ·不同生长成熟期‘金丝小枣’理化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第110-113页
     ·不同生长成熟期‘金丝小枣’理化指标的聚类分析第113页
     ·不同生长成熟期‘金丝小枣’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变化第113-117页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第五章 ‘金丝小枣’中果胶多糖在生长成熟过程的形成规律第118-134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119页
     ·实验原料第119页
     ·实验试剂第119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119页
   ·实验方法第119-120页
     ·枣果硬度的测定第119页
     ·CWM的制备第119页
     ·果胶组分的制备第119页
     ·WSP、CSP和SSP含量的测定第119-120页
     ·果胶单糖的组成第120页
     ·果胶分子量的测定第120页
     ·PME活性测定第120页
     ·PG活性测定第120页
     ·POD活性测定第120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120页
   ·结果与讨论第120-133页
     ·不同生长成熟期‘金丝小枣’硬度的变化第120-121页
     ·不同生长成熟期‘金丝小枣’CWM的变化第121-122页
     ·不同生长成熟期‘金丝小枣’果胶组分含量的变化第122-123页
     ·不同生长成熟期‘金丝小枣’WSP、CSP和SSP组成的变化第123-127页
     ·不同生长成熟期‘金丝小枣’WSP、CSP和SSP的Mw分布的变化第127-131页
     ·不同生长成熟期‘金丝小枣'PME活性的变化第131页
     ·不同生长成熟期‘金丝小枣'PG活性的变化第131-132页
     ·不同生长成熟期‘金丝小枣’POD活性的变化第132-133页
   ·本章小结第133-134页
第六章 干制方法对‘金丝小枣’品质特性及果胶多糖的影响第134-151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135-136页
     ·实验原料第135页
     ·实验试剂第135页
     ·主要实验设备第135-136页
   ·实验方法第136-139页
     ·干制实验第136页
     ·水分的测定第136页
     ·Vc的测定第136页
     ·可溶性糖的测定第136-137页
     ·还原糖的测定第137页
     ·HMF的测定第137页
     ·褐变度的测定第137页
     ·有机酸的测定第137-138页
     ·TPs的测定第138页
     ·TFs的测定第138页
     ·抗氧化特性的测定第138页
     ·cAMP和cGMP的测定第138页
     ·CWM的制备第138页
     ·果胶组分的制备第138页
     ·WSP、CSP和SSP的测定第138页
     ·果胶分子量的测定第138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138-139页
   ·结果与讨论第139-150页
     ·不同干制方法对‘金丝小枣’可溶性糖的影响第139-140页
     ·不同干制方法对‘金丝小枣’褐变度的影响第140页
     ·不同干制方法对‘金丝小枣’产生HMF的影响第140-141页
     ·不同干制方法对‘金丝小枣’有机酸的影响第141-142页
     ·不同干制方法对‘金丝小枣’TPs、TFs、Vc以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第142-143页
     ·不同干制方法对‘金丝小枣’酚类物质的影响第143-144页
     ·枣果中抗氧化特性与抗氧化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144-145页
     ·不同干制方法对‘金丝小枣’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第145页
     ·不同干制方法对‘金丝小枣’CWM的影响第145-146页
     ·不同干制方法对‘金丝小枣’WSP、CSP和SSP的影响第146-147页
     ·不同干制方法‘金丝小枣’果胶Mw分布的影响第147-150页
   ·本章小结第150-15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51-154页
   ·结论第151-152页
   ·创新点第152-153页
   ·展望第153-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68页
致谢第168-169页
个人简介第16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第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压二氧化碳诱导Escherichia coli O157:H7形成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牛血清白蛋白与槲皮素和莱菔硫烷相互作用模式及纳米颗粒形成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