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 ·葡萄酒相关酵母菌概况 | 第12-16页 |
| ·与葡萄酒酿造相关的酵母种类及其分布 | 第12-13页 |
| ·酒精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类的变化 | 第13页 |
| ·葡萄酒相关酵母菌在生产中的作用 | 第13-14页 |
| ·非酿酒酵母在葡萄酒酿造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 ·纯种发酵与混菌发酵 | 第16页 |
| ·葡萄酒的香气研究 | 第16-18页 |
| ·香气来源及其影响因子 | 第16-18页 |
| ·风味酶的研究及应用 | 第18页 |
| ·β-葡萄糖苷酶及其在葡萄与葡萄酒中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 ·葡萄与葡萄酒中的β-葡萄糖苷酶 | 第18-19页 |
| ·β-葡萄糖苷酶与葡萄酒香气 | 第19页 |
| ·β-葡萄糖苷酶在提高白藜芦醇含量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 ·葡萄、葡萄汁和葡萄酒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检测 | 第20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3页 |
| 第二章 柠檬形克勒克酵母的生理生化实验 | 第23-30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 ·菌株来源 | 第23页 |
|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23-24页 |
| ·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23页 |
| ·发酵力测试 | 第23页 |
| ·耐酒精能力测定 | 第23页 |
| ·酵母菌耐SO_2能力测定 | 第23-24页 |
| ·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测试 | 第24页 |
| ·耐单宁能力测试 | 第24页 |
| ·酵母絮凝性测定 | 第24页 |
| ·热致死温度实验 | 第2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 ·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25页 |
| ·K. apiculata 的发酵力测定 | 第25页 |
| ·K. apiculata 的耐酒精能力 | 第25页 |
| ·K. apiculata 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 | 第25-26页 |
| ·K. apiculata 对SO_2的耐受性 | 第26-27页 |
| ·K. apiculata 的耐单宁能力 | 第27页 |
| ·K. apiculata 的絮凝性评价 | 第27-28页 |
| ·热致死温度 | 第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Klockera apiculata 发酵应用初探 | 第30-34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 ·发酵实验 | 第30页 |
|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30-31页 |
| ·发酵曲线的绘制 | 第30页 |
| ·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计数 | 第30-31页 |
| ·基本理化指标的测定 | 第3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3页 |
| ·发酵曲线 | 第31页 |
| ·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计数 | 第31-32页 |
| ·发酵特性初步分析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Klockera apiculata 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 | 第34-53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 ·实验菌种 | 第34页 |
| ·葡萄原料 | 第34页 |
| ·发酵实验 | 第34-35页 |
|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35-36页 |
| ·发酵曲线 | 第35页 |
| ·基本理化指标测定 | 第35页 |
| ·挥发性物质的测定——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 | 第35页 |
| ·葡萄酒感官品评及模糊综合评判 | 第35-3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6-51页 |
| ·发酵曲线 | 第36-37页 |
| ·发酵酒的理化特征分析 | 第37-39页 |
| ·发酵酒中白藜芦醇含量 | 第39-41页 |
| ·发酵酒中主要挥发性物质分析 | 第41-48页 |
| ·感官评定结果 | 第48页 |
| ·葡萄酒的模糊综合评判(线性判别分析) | 第48-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K. apiculata 的生理生化实验 | 第53页 |
| ·K. apiculata 发酵应用初探 | 第53页 |
| ·K. apiculata 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 ·实验不足之处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4页 |
| 附录 | 第64-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