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马来西亚留学生对汉语课堂有效教举行为的评价研究

致谢第3-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0页
第一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第10-18页
    1.1 概念界定第10-12页
        1.1.1 有效教学行为的定义第10-11页
        1.1.2 教学行为的分类第11-12页
    1.2 研究综述第12-16页
        1.2.1 国外有效教学行为相关研究第12-14页
        1.2.2 国内有效教学行为相关研究第14-16页
        1.2.3 马来西亚学生汉语学习及教学有关研究第16页
    1.3本章小结第16-18页
第二章 研究设计第18-25页
    2.1 研究对象第18页
    2.2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第18-19页
        2.2.1 研究问题第18页
        2.2.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2.3 问卷设计与检验第19-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第25-49页
    3.1 调查对象的情况第25-26页
    3.2 受访者对“有效教学行为”的整体评价第26-29页
    3.3 受访者对七类有效教学行为的具体评价第29-43页
        3.3.1 语言教学行为第29-31页
        3.3.2 文化教学行为第31-33页
        3.3.3 学习评估行为第33-35页
        3.3.4 目的语使用行为第35-38页
        3.3.5 纠错行为第38-39页
        3.3.6 课堂活动有关行为第39-41页
        3.3.7 与计算机辅助和其他材料有关的行为第41-43页
    3.4 影响受访者评价结果的因素相关性考察第43-47页
        3.4.1 性别与评价结果的相关性考察及分析第43-45页
        3.4.2 外语学习经历与评价结果的相关性考察及分析第45-46页
        3.4.3 年级与评价结果的相关性考察及分析第46-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对马来西亚学生汉语教学的相关启示与建议第49-54页
    4.1 注重差异化教学第49-51页
        4.1.1 关注语言教学的差异化第49-50页
        4.1.2 关注评估方式的差异化第50页
        4.1.3 关注目的语使用的差异化第50-51页
        4.1.4 关注纠错方式的差异化第51页
    4.2 把握适度性原则第51-54页
        4.2.1 控制文化教学的时间第52页
        4.2.2 控制语言对比的次数第52页
        4.2.3 控制计算机辅助以及其他材料的使用第52-54页
第五章 结语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附录一 调查问卷中文版第59-63页
附录二 调查问卷英文版第63-67页
附录三 Brown的问卷原文第67-69页
附录四 曹贤文的问卷原文第69-71页
附录五 曹贤文的问卷中24项教师行为的分类第71-72页
附录六 图表索引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针对留学生“都NP了”的构式教学研究
下一篇:从多维符号转换角度分析《绝地求生:刺激战场》游戏本地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