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3.1 国内对方位词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2 方位词空间概念迁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21-23页 |
第2章 汉语方位词“里”“上”“下”与英语介词空间概念对比 | 第23-34页 |
2.1 “里”“上”“下”空间范围的表述 | 第24-25页 |
2.2 现代汉语方位词“里”与英语介词“in”对比 | 第25-28页 |
2.2.1 方位词“里”的空间概念 | 第25-26页 |
2.2.2 同“里”相对应的英语介词“in” | 第26-28页 |
2.3 现代汉语方位词“上”与英语介词“in”和“on”的空间概念对比 | 第28-31页 |
2.3.1 方位词“上”的空间概念 | 第28-29页 |
2.3.2 同“上”相对应的英语介词“in”和“on” | 第29-31页 |
2.4 现代汉语方位词“下”与英语介词“under”对比 | 第31-34页 |
2.4.1 方位词“下”的空间概念 | 第31-32页 |
2.4.2 同“下”相对应的英语介词“under” | 第32-34页 |
第3章 方位词“里”“上”“下”空间概念迁移偏误分析 | 第34-40页 |
3.1 对外汉语教学中方位词“里”“上”“下”的偏误描述与分析 | 第35-36页 |
3.2 方位词空间概念偏误原因分类探究 | 第36-40页 |
3.2.1 汉语方位词引申义的例证偏少 | 第36-37页 |
3.2.2 忽视汉语本源隐喻 | 第37-38页 |
3.2.3 意象图式理论的局限 | 第38-40页 |
第4章 方位词“里”“上”“下”的空间概念教学建议 | 第40-47页 |
4.1 方位词“里”“上”“下”的空间概念教学的内容设定 | 第40-42页 |
4.2 方位词“里”“上”“下”的空间概念教学的基本原则 | 第42-44页 |
4.3 方位词“里”“上”“下”的空间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 | 第44-47页 |
第5章 方位词“里”“上”“下”的空间概念教学设计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