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9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0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0页 |
(三)数据分析法 | 第10-11页 |
五、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一)汉语象声词的本体研究 | 第11-12页 |
(二)汉外象声词的对比研究 | 第12-14页 |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象声词研究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汉英象声词概述 | 第16-22页 |
一、现代汉语象声词概述 | 第16-18页 |
(一)现代汉语象声词界定 | 第16页 |
(二)现代汉语象声词的分类 | 第16-17页 |
(三)现代汉语象声词的语法功能 | 第17-18页 |
二、现代英语象声词概述 | 第18-22页 |
(一)现代英语象声词的界定 | 第18-19页 |
(二)现代英语象声词的分类 | 第19-20页 |
(三)现代英语象声词的语法功能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汉英象声词比较 | 第22-28页 |
一、汉英象声词结构模式的异同 | 第22-23页 |
(一)汉英象声词结构模式的相同点 | 第22-23页 |
(二)汉英象声词结构模式的不同点 | 第23页 |
二、汉英象声词句法功能的异同 | 第23-25页 |
(一)汉英象声词句法功能的相同点 | 第23-24页 |
(二)汉英象声词句法功能的不同点 | 第24-25页 |
三、AB式汉英象声词的异同 | 第25-28页 |
(一)AB式汉英象声词的相同点 | 第25-26页 |
(二)AB式汉英象声词的不同点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英语为母语学习者习得汉语AB式象声词偏误调查 | 第28-37页 |
一、问卷调查的设计 | 第28-29页 |
(一)调查对象选择 | 第28页 |
(二)调查问卷设计 | 第28-29页 |
二、问卷调查的实施 | 第29-32页 |
(一)问卷调查实施 | 第29页 |
(二)问卷调查结果 | 第29-32页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一)认读部分 | 第32-33页 |
(二)词义部分 | 第33-34页 |
四、英语为母语学习者习得AB式象声词的偏误类型分析 | 第34-37页 |
(一)认读偏误 | 第34页 |
(二)词义理解偏误 | 第34-35页 |
(三)声音感知偏误 | 第35-37页 |
第四章 英语为母语学习者习得AB式象声词偏误的原因 | 第37-40页 |
一、汉英象声词语音特点不同造成的母语负迁移 | 第37-38页 |
二、AB式象声词的一词多义造成的词义理解偏差 | 第38-39页 |
三、文化差异造成的声音感知习惯不同 | 第39-40页 |
第五章 英语为母语学习者习得AB式象声词教学对策 | 第40-44页 |
一、象声词的读音教学应注重形声字的辨别 | 第40-41页 |
二、象声词的词汇教学应注重辨析和规律总结 | 第41-42页 |
三、象声词的教学应注重其文化内涵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附录 | 第47-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