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6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7-12页 |
1.1.1 留学生的误用 | 第7-8页 |
1.1.2 字、词典区分度小 | 第8-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学术意义 | 第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3.1 汉语本体角度“时候”与“时间”的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2 对外汉语层面的研究综述 | 第14页 |
1.3.3 问题与不足 | 第14-15页 |
1.4 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时候”与“时间”的对比分析 | 第16-26页 |
2.1“时候”与“时间”的典型用法 | 第16-21页 |
2.1.1“时位”与“时量”的概念 | 第16-17页 |
2.1.2“时候”与“时间”的典型语义功能 | 第17-21页 |
2.2“时间”的非典型功能 | 第21-25页 |
2.2.1“时间”与“时候”的类指、确指之分 | 第21-23页 |
2.2.2“时间”与“时候”的整体、部分之分 | 第23-24页 |
2.2.3 都是确指,所指相同,可别度不同,“时间”在前,“时候”在后 | 第24-25页 |
2.3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时候”与“时间”的偏误分析 | 第26-40页 |
3.1 留学生习得“时候”与“时间”偏误分析 | 第26-32页 |
3.1.1“时候”与“时间”的使用情况考察 | 第26-28页 |
3.1.2 留学生习得“时候”与“时间”的偏误考察 | 第28-31页 |
3.1.3 偏误类型例句分析 | 第31-32页 |
3.2 形成偏误的原因 | 第32-34页 |
3.2.1 教材、工具书解释不恰当的误导 | 第32-33页 |
3.2.2 母语的负迁移 | 第33-34页 |
3.2.3 目的语规则泛化 | 第34页 |
3.3 教学设计与建议 | 第34-40页 |
3.3.1 优化教学方法 | 第34-39页 |
3.3.1.1 课前预测、汉外对比 | 第35-36页 |
3.3.1.2 注重对比讲解、精讲多练 | 第36-39页 |
3.3.2 慎重选择教参教辅 | 第39-40页 |
第4章 结语 | 第40-41页 |
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40页 |
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