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点”“线”“面”的词义引申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12-18页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12页
    第二节 相关的研究现状第12-16页
        一、关于“点”“线”“面”语义的研究第13-14页
        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研究成果第14-15页
        三、语素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第15-16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6-18页
        一、研究思路第16页
        二、研究方法第16-18页
第一章“点”“线”“面”的词义引申系统认知分析第18-32页
    第一节“点”的词义引申第18-24页
        一、“点”的辞书释义第18-19页
        二、“点”的本义溯源第19页
        三、“点”的词义引申第19-24页
    第二节“线”的词义引申第24-27页
        一、“线”的辞书释义第24-25页
        二、“线”的本义溯源第25页
        三、“线”的词义引申第25-27页
    第三节“面”的词义引申第27-32页
        一、“面”的辞书释义第27-28页
        二、“面”的本义溯源第28页
        三、“面”的词义引申第28-32页
第二章“点”“线”“面”词义引申对其组合的影响和制约第32-38页
    第一节“点”“线”“面”作为量词对名词的选择第32-35页
        一、“点”作为量词对名词的选择第32-34页
        二、“线”作为量词对名词的选择第34-35页
        三、“面”作为量词对名词的选择第35页
    第二节“在这一X上”结构中“点”“面”出现情况的制约第35-38页
第三章“点”“线”“面”的偏误类型及其分析第38-45页
    第一节 偏误理论和语料的收集、整理第38-39页
        一、偏误相关理论第38页
        二、语料来源第38页
        三、语料的收集和整理第38-39页
    第二节“点”的偏误分析第39-42页
        一、“点”的偏误统计第39页
        二、“点”的偏误分类第39-42页
    第三节“面”的偏误分析第42-45页
        一、“面”偏误统计第42页
        二、“面”偏误分类第42-45页
第四章 以“点”“线”“面”为例的多义项语素教学研究第45-66页
    第一节“点”“线”“面”参构词的收集整理第45-49页
        一、《(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中“点”“线”“面”参构词的整理、分析第45-47页
        二、《汉语教程》系列教材中“点”“线”“面”参构词的整理、分析第47-49页
    第二节“点”“线”“面”的参构词的义项分析第49-52页
        一、“点”参构词的义项分析第50-51页
        二、“线”参构词的义项分析第51页
        三、“面”参构词的义项分析第51-52页
    第三节 对留学生“点”“线”“面”的词汇教学的相关调查分析第52-61页
        一、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第52页
        二、调查的内容和调查方法第52-53页
        三、调查结果分析第53-61页
    第四节“点”“线”“面”的语义网络应用于语素教学第61-66页
        一、语素教学第61-62页
        二、“点”“线”“面”语素教学的实施第62-66页
结语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附录 1第71-75页
附录 2第75-84页
附录 3第84-86页
附录 4第86-88页
后记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柱支承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抗火性能试验研究
下一篇:FDI对东中西部典型地区城镇化影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