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解题 | 第9-10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 历时与共时研究 | 第10-12页 |
(二) 三个平面的研究 | 第12-13页 |
(三) 对比研究 | 第13页 |
四、研究语料的来源 | 第13-14页 |
五、研究方法和目的 | 第14-15页 |
第2章 特指问句的句法、语义及语用分析 | 第15-33页 |
一、特指问句的句法分析 | 第15-24页 |
(一) 有疑问代词的特指问句 | 第15-20页 |
1. 疑问代词 | 第16-19页 |
2. 疑问代词同现的特指问句 | 第19-20页 |
(二) 无疑问代词的特指问句 | 第20-22页 |
1. “NP呢”式特指问句 | 第21页 |
2. “VP呢”式特指问句 | 第21-22页 |
(三) 疑问语气词 | 第22-24页 |
二、特指问句的语义语用分析 | 第24-31页 |
(一) 有疑而问的特指问句 | 第24-27页 |
1. 问人----谁 | 第24页 |
2. 问事物----什么 | 第24-25页 |
3. 问地点或处所----哪里、哪儿 | 第25页 |
4. 问数量----多少、几 | 第25-26页 |
5. 问程度----多 | 第26页 |
6. 问性质、状态、方式----怎样、怎么样、怎么 | 第26页 |
7. 问原因或目的----为什么、怎么 | 第26页 |
8. 问时间----什么时候 | 第26-27页 |
(二) 无疑而问的特指问句 | 第27-30页 |
1. 非疑问功能的四种常用功能 | 第27-29页 |
2. 非疑问功能的四种常用句型 | 第29-30页 |
(三) 特指问句的回答 | 第30-31页 |
三、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指问句考察 | 第33-48页 |
一、教学大纲及教材中关于特指问句的教学安排 | 第33-40页 |
(一) 教学大纲中关于特指问句的教学要求 | 第33-36页 |
1. 《等级大纲》中对特指问句的教学安排 | 第33-34页 |
2. 《长期进修教学大纲》中对特指问句的教学安排 | 第34页 |
3. 《初级阶段教学大纲》中对特指问句的教学安排 | 第34-35页 |
4. 《教学手册》中对特指问句的教学安排 | 第35-36页 |
(二) 教材中关于特指问句的教学要求 | 第36-40页 |
1. 教材中关于特指问句的语法教学安排 | 第36-38页 |
2. 教材中关于特指问句的练习编排 | 第38-40页 |
二、留学生习得情况的考察 | 第40-48页 |
(一) 调查对象 | 第40页 |
(二) 问卷设计及相关说明 | 第40-41页 |
(三) 调查结果分析 | 第41-48页 |
1. 调查结果 | 第41-44页 |
2. 留学生习得特指问句的偏误分析 | 第44-48页 |
第4章 有关特指问句教学的建议 | 第48-52页 |
一、对大纲及教材编写的建议 | 第48-49页 |
(一) 对大纲编写的建议 | 第48页 |
1. 疑问代词和疑问短语 | 第48页 |
2. 疑问语气词 | 第48页 |
(二)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 第48-49页 |
1. 概念问题 | 第49页 |
2. 对比问题 | 第49页 |
3. 练习问题 | 第49页 |
二、对课堂教学的建议 | 第49-52页 |
(一) 对比不同的母语,掌握留学生在习得特指问句时的重难点 | 第49-50页 |
(二) 对比分析写法或用法上相似的疑问代词或指示词 | 第50页 |
(三)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问和答 | 第50-5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2-54页 |
一、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52页 |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1:调查问卷 | 第56-60页 |
附录2:日常生活中常用特指问句句式一览表 | 第60-63页 |
后记 | 第63-64页 |